健康檢查這東西, 在於定期檢查有無問題, 至於身體產生問題的根源, 還是在於飲食和生活起居了, 因此不能本末倒置, 以為做了健康檢查就高枕無憂(甚至時有所聞, 健檢沒檢查到嚴重疾病)
不過, 小弟幾年前自費檢查過後, 發現了自己沒察覺的脂肪肝, 以及低膽固醇偏高, 因此就開始改變飲食內容, 讀一些跟保養有關的書籍, 進一步開始改變觀念食用營養補給
也算是有檢查有保佑~ 預防甚於治療!
大多最便宜等級的在三千多, 也可以考慮全面檢查
假如活到現在都沒檢查過, 建議去檢查一次!
讀書的好處多多
最省錢, 最簡單, 又很有效的教育投資, 就是唸書
這時一定有人哀怨說, 從小到大的教科書, 拼命念都念不完, 也沒有比較好的能力, 這樣說怎麼對呢?
這有一個思考死角... 怎說呢?
學校裡面的學問, 只不過是全部學問中的一小部分, 學校裡教的範圍, 也只不過是那門學問中的及格分數,
就算學校裡都拿到最高分, 也只不過是無數學問中的幾門科目, 拿到及格分數而已
學海無涯阿...
因此自覺得, 學習涉獵的範圍要很廣(運用, 創意與整合能力會很強), 有很強的學習動機(學習速度會很快, 而且一直學習下去), 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不用再靠老師教), 遠比少數科目拿個及格分數, 還重要多了
那要如何達到這樣的效果呢?
很簡單, 就是多看書, 什麼書都看, 無所不猛吸收, 先就像海綿一樣吸取各種知識, 接著就是融會貫通, 能將所有知識結合運用在一起
最後, 不再是很努力想將駕馭知識成為你的一部份,
反而你自覺得是知識的一部份, 想要什麼知識都順手拈來時, 就得道了...
衷心建議, 不用節省每年買書的少少錢, 就算累積到學校畢業後, 可能還不到一台車子的錢, 以投資的效益比來說, 可以說是最最超值的投資了
(要真的省錢, 去圖書館也很好!)
只不過這種投資要看到效果, 得好多年後, 短視的人就無法接受, 甚至不准子女看課外書...
去補習班接受填鴨子教育, 買許多考題來做, 主要是短期內能有效應付考試, 但長期會抹煞自我學習能力與興趣培養,
等到進了大學, 研究所或社會後, 後遺症就會浮現了, 請三思...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的高中國中學生, 比歐美學生還厲害多了, 但到了大學之後, 就開始不如人)
PS: 培養氣質最有效的方法, 就是多接觸文化藝術, 常見的其中一種就是多讀書(多聽各種音樂, 也是一種), 這算是附加的好處了
這時一定有人哀怨說, 從小到大的教科書, 拼命念都念不完, 也沒有比較好的能力, 這樣說怎麼對呢?
這有一個思考死角... 怎說呢?
學校裡面的學問, 只不過是全部學問中的一小部分, 學校裡教的範圍, 也只不過是那門學問中的及格分數,
就算學校裡都拿到最高分, 也只不過是無數學問中的幾門科目, 拿到及格分數而已
學海無涯阿...
因此自覺得, 學習涉獵的範圍要很廣(運用, 創意與整合能力會很強), 有很強的學習動機(學習速度會很快, 而且一直學習下去), 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不用再靠老師教), 遠比少數科目拿個及格分數, 還重要多了
那要如何達到這樣的效果呢?
很簡單, 就是多看書, 什麼書都看, 無所不猛吸收, 先就像海綿一樣吸取各種知識, 接著就是融會貫通, 能將所有知識結合運用在一起
最後, 不再是很努力想將駕馭知識成為你的一部份,
反而你自覺得是知識的一部份, 想要什麼知識都順手拈來時, 就得道了...
衷心建議, 不用節省每年買書的少少錢, 就算累積到學校畢業後, 可能還不到一台車子的錢, 以投資的效益比來說, 可以說是最最超值的投資了
(要真的省錢, 去圖書館也很好!)
只不過這種投資要看到效果, 得好多年後, 短視的人就無法接受, 甚至不准子女看課外書...
去補習班接受填鴨子教育, 買許多考題來做, 主要是短期內能有效應付考試, 但長期會抹煞自我學習能力與興趣培養,
等到進了大學, 研究所或社會後, 後遺症就會浮現了, 請三思...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的高中國中學生, 比歐美學生還厲害多了, 但到了大學之後, 就開始不如人)
PS: 培養氣質最有效的方法, 就是多接觸文化藝術, 常見的其中一種就是多讀書(多聽各種音樂, 也是一種), 這算是附加的好處了
購屋的個人感想
諸多購屋網站或房屋仲介, 提供的資訊都很完整了, 個人把自己的心得重點列如下, 應該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
購屋環境
1. 若是購買第一棟房子, 建議還是以工作與學區為優先考量, 距離工作或學校地點不能太遠(要不然得在交通中心, 有好的公共交通)
2. 購買於交通好的地段, 旁邊有交通中心, 譬如捷運站, 公車站, 高架橋, 交流道, 火車站等等做考量, 至於高鐵或飛機場的幫助就小了
3. 郊區以選購新屋為優先, 市區是5~10年中古屋為優先, 但以價格或好地點為優先考量時, 退而求其次可以選擇10~20年的中古屋
4. 附近有公園
5. 有大賣場
6. 市區腹地要夠, 這樣才有後續的發展(若腹地不夠就一定得在交通中心), 社區腹地要夠, 這樣才有足夠的生活空間(若在台北, 可能會受惠於都市更新計畫), 尤其是購買公寓, 一定要考量這點
7. 文化或藝術中心
8. 距離大醫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 最好附近有些診所
9. 鄰居狀況, 社區住戶最好能在100~200戶以內
10. 緊鄰馬路最好不要太寬(或車流量要夠少), 避免緊鄰廟宇, 高架橋, 電塔, 特殊行業等, 但距離大馬路又不能太遠
11. 不能難停車, 否則一定要自備停車位
12. 要窗戶全開的狀況下, 還很安靜(因此不能緊臨車流量多的馬路, 或是能高過10~15F), 夠透風, 透光要到一定程度
13. 以自住為考量, 通常有兩個考量方向,
a. 基於買房子是一輩子的事, 一次到位, 買最好的房屋(但不見得有最好的交通),
b. 買交通地點好(或次好的地點, 但仍是好的交通地點), 但可能是次好的房屋狀況, 有投資的考量
想法a, 是台灣房貸投資利率偏低了, 若有多的錢買第二棟房子, 還不如去做穩定投資, 加上早買早享受...
個人傾向於b想法, 進可攻退可守,
基於負擔較輕, 等到房貸還完後, 有餘力可以在買更好的房子, 就將第一棟租出去來協助償還第二棟的房貸, 另一個好處是有兩個點可以住, 比較方便於換工作或地點近於小孩學校,
或是脫手第一棟, 換成更好, 這樣負擔也輕許多
屋況
除非是新成屋, 不建議考量整修好的裝潢屋, 因為購屋價格幾乎已含了裝潢價格
那裝潢不見得是符合自己需求, 以及可能隱藏了某些問題 (因此建議是自己處理新裝潢)
最常見的漏水, 壁癌, 要注意是否嚴重或能解決
等找到好的標的, 再來談價格
先清楚自己的需求, 到底是急於購屋, 或且戰且走, 若是自用, 就建議抓住房屋價格的低潮期(每幾年會有屋價循環), 注意政府的新公共建設,
瞭解附近的房價, 持續看房屋仲介的資訊(去店家或仲介的網路上尋找比較), 看張貼廣告或詢問鄰居是否有人要售屋
買房子是大事, 不要怕辛苦, 將地區所有新屋或好地段的二手屋都看過, 再鎖定目標
砍價格要狠, 再來協商妥協的價格(也就是砍價要比附近的實際成交價還要低約1~2成), 但若看到很好標的時, 能跟賣家談到合理價格, 就可以成交了, 不用太在乎差一點點錢
購屋環境
1. 若是購買第一棟房子, 建議還是以工作與學區為優先考量, 距離工作或學校地點不能太遠(要不然得在交通中心, 有好的公共交通)
2. 購買於交通好的地段, 旁邊有交通中心, 譬如捷運站, 公車站, 高架橋, 交流道, 火車站等等做考量, 至於高鐵或飛機場的幫助就小了
3. 郊區以選購新屋為優先, 市區是5~10年中古屋為優先, 但以價格或好地點為優先考量時, 退而求其次可以選擇10~20年的中古屋
4. 附近有公園
5. 有大賣場
6. 市區腹地要夠, 這樣才有後續的發展(若腹地不夠就一定得在交通中心), 社區腹地要夠, 這樣才有足夠的生活空間(若在台北, 可能會受惠於都市更新計畫), 尤其是購買公寓, 一定要考量這點
7. 文化或藝術中心
8. 距離大醫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 最好附近有些診所
9. 鄰居狀況, 社區住戶最好能在100~200戶以內
10. 緊鄰馬路最好不要太寬(或車流量要夠少), 避免緊鄰廟宇, 高架橋, 電塔, 特殊行業等, 但距離大馬路又不能太遠
11. 不能難停車, 否則一定要自備停車位
12. 要窗戶全開的狀況下, 還很安靜(因此不能緊臨車流量多的馬路, 或是能高過10~15F), 夠透風, 透光要到一定程度
13. 以自住為考量, 通常有兩個考量方向,
a. 基於買房子是一輩子的事, 一次到位, 買最好的房屋(但不見得有最好的交通),
b. 買交通地點好(或次好的地點, 但仍是好的交通地點), 但可能是次好的房屋狀況, 有投資的考量
想法a, 是台灣房貸投資利率偏低了, 若有多的錢買第二棟房子, 還不如去做穩定投資, 加上早買早享受...
個人傾向於b想法, 進可攻退可守,
基於負擔較輕, 等到房貸還完後, 有餘力可以在買更好的房子, 就將第一棟租出去來協助償還第二棟的房貸, 另一個好處是有兩個點可以住, 比較方便於換工作或地點近於小孩學校,
或是脫手第一棟, 換成更好, 這樣負擔也輕許多
屋況
除非是新成屋, 不建議考量整修好的裝潢屋, 因為購屋價格幾乎已含了裝潢價格
那裝潢不見得是符合自己需求, 以及可能隱藏了某些問題 (因此建議是自己處理新裝潢)
最常見的漏水, 壁癌, 要注意是否嚴重或能解決
等找到好的標的, 再來談價格
先清楚自己的需求, 到底是急於購屋, 或且戰且走, 若是自用, 就建議抓住房屋價格的低潮期(每幾年會有屋價循環), 注意政府的新公共建設,
瞭解附近的房價, 持續看房屋仲介的資訊(去店家或仲介的網路上尋找比較), 看張貼廣告或詢問鄰居是否有人要售屋
買房子是大事, 不要怕辛苦, 將地區所有新屋或好地段的二手屋都看過, 再鎖定目標
砍價格要狠, 再來協商妥協的價格(也就是砍價要比附近的實際成交價還要低約1~2成), 但若看到很好標的時, 能跟賣家談到合理價格, 就可以成交了, 不用太在乎差一點點錢
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 又是一個在美容用品常見的產品啦...
人體中不能沒有它, 譬如軟骨, 皮膚與肌肉
也就是本來就必備的東西, 只不過可能會隨著年紀而缺少, 再做補充
食物中也有這含量, 譬如雞腳, 豬腳, 豬耳朵, 軟骨, 牛筋
魚皮, 海蔘, 鯊魚凍等魚類食品
植物中最常見的就是白木耳, 海帶
總之就是吃起來軟軟又黏黏的東西
大量攝取是有好無壞啦!
揭開膠原蛋白的神秘面紗
人體中不能沒有它, 譬如軟骨, 皮膚與肌肉
也就是本來就必備的東西, 只不過可能會隨著年紀而缺少, 再做補充
食物中也有這含量, 譬如雞腳, 豬腳, 豬耳朵, 軟骨, 牛筋
魚皮, 海蔘, 鯊魚凍等魚類食品
植物中最常見的就是白木耳, 海帶
總之就是吃起來軟軟又黏黏的東西
大量攝取是有好無壞啦!
揭開膠原蛋白的神秘面紗
好書推薦
推薦一些看過的好書!
不生病的生活
人體使用手冊
抗氧化物的奇蹟
吃錯了,當然會生病!
必看! 雖然是有點老生常談...
人會為了組裝電腦, 學習英文與各種能力等等, 去讀教材或買許多書來研究...
更何況只需花上一兩千元, 就足夠購買健康生活的書, 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
除了可以少去醫院減少病痛外, 更可以提昇自己的體力與外貌, 這種投資的效益實在是太大了!
每本書都有自己的主題, 未必符合自己的需求與狀況, 甚至還有一些矛盾的地方,
可是只要覺得其內容有道理, 能做到個七八分, 累積數個月後, 就會有明顯幫助!
不生病的生活
人體使用手冊
抗氧化物的奇蹟
吃錯了,當然會生病!
必看! 雖然是有點老生常談...
人會為了組裝電腦, 學習英文與各種能力等等, 去讀教材或買許多書來研究...
更何況只需花上一兩千元, 就足夠購買健康生活的書, 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
除了可以少去醫院減少病痛外, 更可以提昇自己的體力與外貌, 這種投資的效益實在是太大了!
每本書都有自己的主題, 未必符合自己的需求與狀況, 甚至還有一些矛盾的地方,
可是只要覺得其內容有道理, 能做到個七八分, 累積數個月後, 就會有明顯幫助!
深海魚油
深海魚油含量的Omega-3(EPA與DHA)主要功能在幫助小孩腦部發育, 預防老人智力退化, 清除血脂, 降低膽固醇(降低高血壓與血管相關疾病), 讓眼睛視力更好
標榜高純度的魚油, 雖然價格比一般貴約一倍, 純度到45~50%, 一分錢一分貨
個人抱持是活了這麼久, 就清一下血管吧, 吃一陣子的是明顯感覺視力更清晰, 但能維持多久, 還得停用後才知...
若只吃素食, 可以考慮亞麻子油
標榜高純度的魚油, 雖然價格比一般貴約一倍, 純度到45~50%, 一分錢一分貨
個人抱持是活了這麼久, 就清一下血管吧, 吃一陣子的是明顯感覺視力更清晰, 但能維持多久, 還得停用後才知...
若只吃素食, 可以考慮亞麻子油
輔酵素Q10
最近幾年Q10熱門起來(最早盛行的是從日本), 不知道的一定沒用過美容相關用品
去掉天然的飲食品外, 大概就是複合維生素B, 膠原蛋白, Q10這3種, 對膚質能很有效的立即改善
而且是針對體質去做改變, 效力能維持很久
這些東西是人會自己產生, 或透過飲食就可以取得
但可能飲食攝取量不足, 或隨著年紀增加而遞減自我產生(也就是說可能某些人的體質不缺Q10)
所以額外服用不見得每個人都很有效
其實Q10功能挺多的,
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抗老能力, 減少心臟方面的疾病(心臟病藥物中就有Q10), 預防老人癡呆症, 減少癌症發生機會, 減少牙齦疾病
天曉得原來是不是為了美容來研究的?
不過要是為了變帥變漂亮而去用用看的話, 也是件不錯的事, 反正多吃也只是傷荷包, 並沒有副作用
搭配酵素使用, 吸收能力會提高喔!
去掉天然的飲食品外, 大概就是複合維生素B, 膠原蛋白, Q10這3種, 對膚質能很有效的立即改善
而且是針對體質去做改變, 效力能維持很久
這些東西是人會自己產生, 或透過飲食就可以取得
但可能飲食攝取量不足, 或隨著年紀增加而遞減自我產生(也就是說可能某些人的體質不缺Q10)
所以額外服用不見得每個人都很有效
其實Q10功能挺多的,
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抗老能力, 減少心臟方面的疾病(心臟病藥物中就有Q10), 預防老人癡呆症, 減少癌症發生機會, 減少牙齦疾病
天曉得原來是不是為了美容來研究的?
不過要是為了變帥變漂亮而去用用看的話, 也是件不錯的事, 反正多吃也只是傷荷包, 並沒有副作用
搭配酵素使用, 吸收能力會提高喔!
電蚊拍
螞蟻餌劑
螞蟻是住家一個頭大的麻煩, 因為很難找出根源, 沒除蟻后, 怎麼樣都殺不完
普遍的大致有這三種, 肉食蟻, 甜食蟻, 白蟻
對住家殺傷力最強的就是白蟻, 通常在雨天過後會長著翅膀飛進住家, 接著會築巢與啃食木製家具, 甚至潛進木製地板...
速必效三合一螞蟻餌劑
用過這款是挺有效的, 根據種類, 放專用餌在放在螞蟻必經的路徑附近, 也不用去撲殺, 等著他們將慢性毒帶回蟻穴給蟻后享用... 過不久就沒螞蟻了
在大賣場也買的到
萬一已經氾蟻成災, 甚至家具被啃食的很嚴重, 要趕快滅絕的話, 恐怕還是得請滅蟻專家來才行
普遍的大致有這三種, 肉食蟻, 甜食蟻, 白蟻
對住家殺傷力最強的就是白蟻, 通常在雨天過後會長著翅膀飛進住家, 接著會築巢與啃食木製家具, 甚至潛進木製地板...
速必效三合一螞蟻餌劑
用過這款是挺有效的, 根據種類, 放專用餌在放在螞蟻必經的路徑附近, 也不用去撲殺, 等著他們將慢性毒帶回蟻穴給蟻后享用... 過不久就沒螞蟻了
在大賣場也買的到
萬一已經氾蟻成災, 甚至家具被啃食的很嚴重, 要趕快滅絕的話, 恐怕還是得請滅蟻專家來才行
通貨膨脹問題
隨著物價成長, 現在保1000, 以後老時搞不好只等於現在的200
甚至更絕, 要是因戰爭天災, 大幅通貨膨脹怎麼辦? 或是更換幣制怎麼辦等等
保險員答案是大家都這樣保了, 有這種問題也不會只有你發生,
這是很模糊的逃避, 但似乎也拿他沒法度
以目前的通貨膨脹來說(天曉得未來50年會發生啥事...若沒發生重大事件),
假如50年後的物價是現在的3倍(以2005高物價成長率2.3%來估算, 要是很接近經濟成長率也難玩了), 也就是說現在住院費與手術費, 可能會成長3倍,
但藥材與器材的價格, 可能隨著科技與醫藥進步, 應該沒成長這麼多
於是可以算算看, 現在保單的手術費用與住院費用除以3, 是否是您現在可以接受的金額?
個人保的保額手術費是終身醫療12萬(會隨著健保的手術給付來調漲)+實支實付9+45萬, 除以3之後大概只到20萬左右, 相信一般中型手術是還可以接受的
住院費用一天是$3000+3000, 除3後總共是2000... 勉強可以接受啦
以上是不負責任的算法, 因為意外變化太多了...
但一般狀況來說, 終身壽險是要等您去世或全殘才能領到, 那對"您"來說才真的沒啥用...
最後總結, 要是很忌諱通膨問題, 若又想有個保險保障,
那只要保最低額人壽, 住院醫療是不用保了...
終身癌症倒是可以根據自身狀況作考慮, 因為不貴
另外在掛上實支實付與意外險~ 等到覺得通貨膨脹超過保額, 那也可以取消此保險
台灣物價
從1981年開始計算至2006, 總共25年, 物價成長約1.56倍
甚至更絕, 要是因戰爭天災, 大幅通貨膨脹怎麼辦? 或是更換幣制怎麼辦等等
保險員答案是大家都這樣保了, 有這種問題也不會只有你發生,
這是很模糊的逃避, 但似乎也拿他沒法度
以目前的通貨膨脹來說(天曉得未來50年會發生啥事...若沒發生重大事件),
假如50年後的物價是現在的3倍(以2005高物價成長率2.3%來估算, 要是很接近經濟成長率也難玩了), 也就是說現在住院費與手術費, 可能會成長3倍,
但藥材與器材的價格, 可能隨著科技與醫藥進步, 應該沒成長這麼多
於是可以算算看, 現在保單的手術費用與住院費用除以3, 是否是您現在可以接受的金額?
個人保的保額手術費是終身醫療12萬(會隨著健保的手術給付來調漲)+實支實付9+45萬, 除以3之後大概只到20萬左右, 相信一般中型手術是還可以接受的
住院費用一天是$3000+3000, 除3後總共是2000... 勉強可以接受啦
以上是不負責任的算法, 因為意外變化太多了...
但一般狀況來說, 終身壽險是要等您去世或全殘才能領到, 那對"您"來說才真的沒啥用...
最後總結, 要是很忌諱通膨問題, 若又想有個保險保障,
那只要保最低額人壽, 住院醫療是不用保了...
終身癌症倒是可以根據自身狀況作考慮, 因為不貴
另外在掛上實支實付與意外險~ 等到覺得通貨膨脹超過保額, 那也可以取消此保險
台灣物價
從1981年開始計算至2006, 總共25年, 物價成長約1.56倍
如何選擇意外險
10大死因中, 除了生病與自殺外, 就是意外了...
意外險有分許多種, 常見的款式是
1. 隨著特定項目單獨保的, 譬如旅遊險, 工地保險或汽機車保險, 出遊時的風險自然是比較高, 保這些是必須的
2. 掛在人壽下面, 保證續保, 但是一定得先買人壽, 個人是覺得每年一千多的保費, 可以買個額度100萬的意外保險(保障項目是造成身體傷害的所有意外), 挺划算的
但隨著職業不同, 保費也不同
3. 單獨購買, 保費較高, 不保證續保, 但會有多給一個損失賠償(因為意外造成的財物損失), 要是自信在年輕時不會有醫療負擔, 等老年時又有足夠財力負荷, 只有怕難以預測的意外, 就可以考慮單獨購買這項
4. 意外傷害方面, 國人每年平均因意外造成的非住院醫療是幾千元, 就算是雙倍計算, 應該2萬左右就很夠了, 要是醫藥負擔會超過這個程度, 就會要用到住院相關保險啦
保費很低(通常在$1000以內), 但也得掛在人壽下面
供參考
意外險有分許多種, 常見的款式是
1. 隨著特定項目單獨保的, 譬如旅遊險, 工地保險或汽機車保險, 出遊時的風險自然是比較高, 保這些是必須的
2. 掛在人壽下面, 保證續保, 但是一定得先買人壽, 個人是覺得每年一千多的保費, 可以買個額度100萬的意外保險(保障項目是造成身體傷害的所有意外), 挺划算的
但隨著職業不同, 保費也不同
3. 單獨購買, 保費較高, 不保證續保, 但會有多給一個損失賠償(因為意外造成的財物損失), 要是自信在年輕時不會有醫療負擔, 等老年時又有足夠財力負荷, 只有怕難以預測的意外, 就可以考慮單獨購買這項
4. 意外傷害方面, 國人每年平均因意外造成的非住院醫療是幾千元, 就算是雙倍計算, 應該2萬左右就很夠了, 要是醫藥負擔會超過這個程度, 就會要用到住院相關保險啦
保費很低(通常在$1000以內), 但也得掛在人壽下面
供參考
如何選擇保險公司與保險員
在決定要保險之後, 應當是要瞭解自己的需求, 但實際上能做到的也少啦
所以可以先與保險員談談, 到底該保什麼險
但由於保險員也有自己的利益關係, 當然都說自己家是最好的,
因此建議不要只跟一間保險公司談, 多跟幾家談再決定, 才能曉得什麼是最符合自己的需求
這就跟買電腦配備一樣, 而且買這東西金額不小, 又是一輩子的事...
因此這篇算是教你如何能成為分析保險員心裡面的傲客... 招數如下
1. 假如以人壽來說, 就說為啥我要保人壽? (個人不認同人壽保險, 原因會在blog其他文章作分析)
或是以較高姿態, 說"人壽能保100萬, 但那個問過我家人, 沒人覺得100萬有啥用"等等
2. "較少"有業務員("較少" 就是指佔少數), 積極鼓吹他家的醫療險或意外險有多好, 勸我一定要買,
大多是鼓吹那人壽有多好, 還要買高額的人壽, 然後再搭配醫療險
大概就可以猜出賣醫療險沒有人壽好賺...
但若是以醫療險為主打方向, 舉例醫療險這本來就是考慮買的, 所以接著坐下來好好來談
3. 接著舉出一些極端例子, 問他們公司怎麼處理, 譬如大幅通膨, 公司倒閉, 換幣制等等, 這等於是在做基本能力測驗
4. 然後再來分析那醫療險, 針對醫療各種狀況, 是否能達到我滿意的程度, 針對他公司賣的是否符合要求, 要是達不到, 就說這不是我需要的
5. 接著與他聊, 他處理他客戶的狀況如何? 這除了可以試探他的客源(若由朋友介紹, 也可以問朋友關於他的服務態度),
要是他客戶多, 表示有口皆碑, 也可以瞭解服務敬業態度
要是保險員有個較高的職位, 表示他會做的比較久, 也能做較好的永久服務(但這也是參考, 並非必然)
6. 要是來談高額的人壽或其他保單,
這時可以說最近實在沒啥錢, 因為都拿去準備買房子或還房貸等等之類的說法了, 只願意買個基本保額
意思就是說, 我不需要或沒錢買你的高額保單~
7. 最後一招最狠, 就拿各家的保單來打, 分析給他聽, 說你家的似乎沒他家好阿, 等等, 這是AB Test的招數
其實各家各有優缺點, 若你就是傾向不保他的, 那就說我是要別家的優點, 那保險員你怎麼辦?
以上是教戰手冊, 實戰時可以用用看
雖說傲客的生意難做, 不過會在保之前, 他會很瞭解自己的需求以及保險的條約範圍,
避免以後成為抱怨保險公司不理賠, 甚至打官司的仇家
PS.
政府強制保險公司加入另一種保險, 也就是, 萬一保險公司倒掉, 那個保險會理賠給那保險公司的保險人
(有一點矛盾之處, 萬一那保險公司很賺錢, 是否表示理賠的狀況很不好, 或是都賣一些狠撈客戶的保單?)
也可以到這邊做功課, 調查各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
保險業資訊公開
所以可以先與保險員談談, 到底該保什麼險
但由於保險員也有自己的利益關係, 當然都說自己家是最好的,
因此建議不要只跟一間保險公司談, 多跟幾家談再決定, 才能曉得什麼是最符合自己的需求
這就跟買電腦配備一樣, 而且買這東西金額不小, 又是一輩子的事...
因此這篇算是教你如何能成為分析保險員心裡面的傲客... 招數如下
1. 假如以人壽來說, 就說為啥我要保人壽? (個人不認同人壽保險, 原因會在blog其他文章作分析)
或是以較高姿態, 說"人壽能保100萬, 但那個問過我家人, 沒人覺得100萬有啥用"等等
2. "較少"有業務員("較少" 就是指佔少數), 積極鼓吹他家的醫療險或意外險有多好, 勸我一定要買,
大多是鼓吹那人壽有多好, 還要買高額的人壽, 然後再搭配醫療險
大概就可以猜出賣醫療險沒有人壽好賺...
但若是以醫療險為主打方向, 舉例醫療險這本來就是考慮買的, 所以接著坐下來好好來談
3. 接著舉出一些極端例子, 問他們公司怎麼處理, 譬如大幅通膨, 公司倒閉, 換幣制等等, 這等於是在做基本能力測驗
4. 然後再來分析那醫療險, 針對醫療各種狀況, 是否能達到我滿意的程度, 針對他公司賣的是否符合要求, 要是達不到, 就說這不是我需要的
5. 接著與他聊, 他處理他客戶的狀況如何? 這除了可以試探他的客源(若由朋友介紹, 也可以問朋友關於他的服務態度),
要是他客戶多, 表示有口皆碑, 也可以瞭解服務敬業態度
要是保險員有個較高的職位, 表示他會做的比較久, 也能做較好的永久服務(但這也是參考, 並非必然)
6. 要是來談高額的人壽或其他保單,
這時可以說最近實在沒啥錢, 因為都拿去準備買房子或還房貸等等之類的說法了, 只願意買個基本保額
意思就是說, 我不需要或沒錢買你的高額保單~
7. 最後一招最狠, 就拿各家的保單來打, 分析給他聽, 說你家的似乎沒他家好阿, 等等, 這是AB Test的招數
其實各家各有優缺點, 若你就是傾向不保他的, 那就說我是要別家的優點, 那保險員你怎麼辦?
以上是教戰手冊, 實戰時可以用用看
雖說傲客的生意難做, 不過會在保之前, 他會很瞭解自己的需求以及保險的條約範圍,
避免以後成為抱怨保險公司不理賠, 甚至打官司的仇家
PS.
政府強制保險公司加入另一種保險, 也就是, 萬一保險公司倒掉, 那個保險會理賠給那保險公司的保險人
(有一點矛盾之處, 萬一那保險公司很賺錢, 是否表示理賠的狀況很不好, 或是都賣一些狠撈客戶的保單?)
也可以到這邊做功課, 調查各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
保險業資訊公開
是否該投保人壽險
對保人壽, 小弟是不太贊同啦, 依序來講,
以意外部分的投資與受益來講
人壽保死亡或全殘, 但一般投保的年輕人或中壯年人(非60歲之後), 最可能發生死亡或全殘的只有意外
譬如, 一般30歲得20年花40萬才能買100萬人壽(正常來說得要50年左右才拿的回來),
但花個15萬也能保40年的300萬意外險
300 vs 100萬, 差太多了... 意外險比起人壽險, 保障項目多很多, 不只有全殘
以壽險部分來講
40萬扣掉15萬的意外險後, 其餘25萬做個5%的穩定投資(海外穩定定存就有5%啦), 30年後也超過100萬了, 而且隨時都可以拿回來
去世能領的人壽險100萬, 看的到吃不到, 人都去世了還關我屁事(個人是希望自己去世後, 火葬處理, 骨灰灑灑, 以最省錢又最環保的方式就結束了),
以目前來說, 100萬這數字跟20年前比起來, 已經小很多了, 更何況是50年後... (若以2005年通膨2.3%來嚴格計算, 投保人壽20年的40萬, 在50年後100萬就等於現在的3x萬, 根本沒有賺)
當然可以說100萬不夠, 可以在加保阿, 但同樣的也可以在加保意外與加碼穩定投資...
但要是因為生病去世呢? 那生病的過程中最需要錢的部分, 得靠醫療險, 人壽險也沒啥用....
人壽唯一好處
只有在投保後短期去世或重殘, 可以給予家人一筆金額, 但在重複講一次了...
年輕時(投保後短期)就會去世或重殘, 最有一種可能, 就是意外
40~50年花個15~20萬就得到300萬意外險, 拿的比100萬多很多, 加上所有意外都有金額, 但人壽只有死亡和全殘才有賠償
個人覺得這是更有責任的選擇
推算所有狀況, 除非是投保後的30年內, 生重病而且快速去世, 人壽才較優
接著以實例來計算:
單純說說人壽的問題在哪(完全不提醫療險),
以大多數會投保的平均年紀來推算, 目前約25 year, 以壽命80歲來算, 平均該可以再活55 year
人壽投資40萬會有終身100萬的保障
先討論可能是因為任何意外的死亡或傷害
假如以買300萬意外保險來說, 其15~20萬可以涵蓋前面45年(意外險只給保到70歲),
把其餘的20~25萬去投資, 投資5.x%來算(也不用一堆投資顧問講的8%),
在意外險無法涵蓋的後面10年時(甚至更之後), 就已經有200萬左右可以拿了, 而且是可以隨時領出,
不用等到死亡或全殘, 才能領回那種看的到摸不到的東西
這段期間萬一您只意外傷害一部份, 譬如斷根手指或斷隻手等等, 或是毀容, 燒傷等等, 意外險至少有一部份的給付, 但人壽嘛... 就沒了
可以想想看出意外時, 是小部分傷害, 還是死亡或全殘的機會較高?
結果大致如下:
45年內(附加上非死亡或全殘的傷害賠償) : 45年後 = 300 + 0~200萬(投資) : 200萬~(投資) vs 100萬 : 100萬, 差太多了吧... 請比較黃線與淺藍線
主要的死亡原因, 除了生病, 意外, 還有自殺,
因為自殺可以自我控制, 就不討論這, 何況人壽可能沒保自殺身亡?
接著就是最容易的生病死亡, 某些人壽險是有提供說, 當鑑定為即將死亡的絕症時, 就可以領回人壽險了,
要是在您投保的30年內發生這種事情, 這時人壽就比較有用了,
但這只限於會死亡的狀況喔, 要是生病卻死不了, 那人壽也沒用
對大多數人來說, 中壯年以內會因為生病死亡的可能性有多高呢?
當然不能說不可能啦, 但這時就可以自我去衡量了
還是以剛剛保人壽的的40萬, 拿去保意外15萬, 剩餘25萬投資來算(也同樣以5.x%來算), 比較因為疾病死亡的所得, 結果大致如下:
30年內 : 30年後 = 0~100萬 : 100萬~ vs 100萬 : 100萬
感覺起來似乎也沒輸~ 在中壯年以前, 因為疾病死亡的機會就不高阿, 撐過這30年後都是您賺到的了,
之後會有超過100萬來支付醫療或做更多事情, 還多賺到10~20年的300萬意外險
以上分析有個漏洞, 就是把買人壽/意外險/投資, 都是一次買斷
不過, 實際上買人壽是20年付完, 意外險是40~50年付完(意外險的分攤時間長一倍),
而且意外險保障的項目比人壽多太多, 因此相信這樣比較也不會差太多
可以問看看, 保險公司靠人壽險賺了多少, 靠意外險與醫療險賺了多少, 就知道該把重點放在哪了
因此個人是傾向小額終生+大額意外+大額醫療
但人壽額度會限制某些附約項目或額度上限,
於是在保自己希望的人壽低額度時, 得先問清楚
以意外部分的投資與受益來講
人壽保死亡或全殘, 但一般投保的年輕人或中壯年人(非60歲之後), 最可能發生死亡或全殘的只有意外
譬如, 一般30歲得20年花40萬才能買100萬人壽(正常來說得要50年左右才拿的回來),
但花個15萬也能保40年的300萬意外險
300 vs 100萬, 差太多了... 意外險比起人壽險, 保障項目多很多, 不只有全殘
以壽險部分來講
40萬扣掉15萬的意外險後, 其餘25萬做個5%的穩定投資(海外穩定定存就有5%啦), 30年後也超過100萬了, 而且隨時都可以拿回來
去世能領的人壽險100萬, 看的到吃不到, 人都去世了還關我屁事(個人是希望自己去世後, 火葬處理, 骨灰灑灑, 以最省錢又最環保的方式就結束了),
以目前來說, 100萬這數字跟20年前比起來, 已經小很多了, 更何況是50年後... (若以2005年通膨2.3%來嚴格計算, 投保人壽20年的40萬, 在50年後100萬就等於現在的3x萬, 根本沒有賺)
當然可以說100萬不夠, 可以在加保阿, 但同樣的也可以在加保意外與加碼穩定投資...
但要是因為生病去世呢? 那生病的過程中最需要錢的部分, 得靠醫療險, 人壽險也沒啥用....
人壽唯一好處
只有在投保後短期去世或重殘, 可以給予家人一筆金額, 但在重複講一次了...
年輕時(投保後短期)就會去世或重殘, 最有一種可能, 就是意外
40~50年花個15~20萬就得到300萬意外險, 拿的比100萬多很多, 加上所有意外都有金額, 但人壽只有死亡和全殘才有賠償
個人覺得這是更有責任的選擇
推算所有狀況, 除非是投保後的30年內, 生重病而且快速去世, 人壽才較優
接著以實例來計算:
單純說說人壽的問題在哪(完全不提醫療險),
以大多數會投保的平均年紀來推算, 目前約25 year, 以壽命80歲來算, 平均該可以再活55 year
人壽投資40萬會有終身100萬的保障
先討論可能是因為任何意外的死亡或傷害
假如以買300萬意外保險來說, 其15~20萬可以涵蓋前面45年(意外險只給保到70歲),
把其餘的20~25萬去投資, 投資5.x%來算(也不用一堆投資顧問講的8%),
在意外險無法涵蓋的後面10年時(甚至更之後), 就已經有200萬左右可以拿了, 而且是可以隨時領出,
不用等到死亡或全殘, 才能領回那種看的到摸不到的東西
這段期間萬一您只意外傷害一部份, 譬如斷根手指或斷隻手等等, 或是毀容, 燒傷等等, 意外險至少有一部份的給付, 但人壽嘛... 就沒了
可以想想看出意外時, 是小部分傷害, 還是死亡或全殘的機會較高?
結果大致如下:
45年內(附加上非死亡或全殘的傷害賠償) : 45年後 = 300 + 0~200萬(投資) : 200萬~(投資) vs 100萬 : 100萬, 差太多了吧... 請比較黃線與淺藍線
主要的死亡原因, 除了生病, 意外, 還有自殺,
因為自殺可以自我控制, 就不討論這, 何況人壽可能沒保自殺身亡?
接著就是最容易的生病死亡, 某些人壽險是有提供說, 當鑑定為即將死亡的絕症時, 就可以領回人壽險了,
要是在您投保的30年內發生這種事情, 這時人壽就比較有用了,
但這只限於會死亡的狀況喔, 要是生病卻死不了, 那人壽也沒用
對大多數人來說, 中壯年以內會因為生病死亡的可能性有多高呢?
當然不能說不可能啦, 但這時就可以自我去衡量了
還是以剛剛保人壽的的40萬, 拿去保意外15萬, 剩餘25萬投資來算(也同樣以5.x%來算), 比較因為疾病死亡的所得, 結果大致如下:
30年內 : 30年後 = 0~100萬 : 100萬~ vs 100萬 : 100萬
感覺起來似乎也沒輸~ 在中壯年以前, 因為疾病死亡的機會就不高阿, 撐過這30年後都是您賺到的了,
之後會有超過100萬來支付醫療或做更多事情, 還多賺到10~20年的300萬意外險
以上分析有個漏洞, 就是把買人壽/意外險/投資, 都是一次買斷
不過, 實際上買人壽是20年付完, 意外險是40~50年付完(意外險的分攤時間長一倍),
而且意外險保障的項目比人壽多太多, 因此相信這樣比較也不會差太多
可以問看看, 保險公司靠人壽險賺了多少, 靠意外險與醫療險賺了多少, 就知道該把重點放在哪了
因此個人是傾向小額終生+大額意外+大額醫療
但人壽額度會限制某些附約項目或額度上限,
於是在保自己希望的人壽低額度時, 得先問清楚
是否該投保癌症險
國人得癌症的比例越來越高, 因此許多人都考慮買癌症險,
但我算過, 只有那個初次得到癌症與骨髓移植的補貼外, 其他治癒項目, 還不如保實支實付醫療與住院醫療險, 還更有用
這話怎麼說呢? 真正得到癌症時,
初次得到癌症補助費: 算有用
骨髓移植的手術補貼: 補助不低, 但即使得到癌症的機會不低, 得到癌症中的血癌, 加上要能找到骨髓相容, 這機率就不知是多少了?
住院補助以及手術費用: 由實支實付醫療與住院醫療可以涵蓋
化學治療: 補助很低
物理治療: 補助很低
藥物治療: 沒有
要是癌症險有保障長期的營養治療, 物理的質子治療, 昂貴的標靶藥物等費用
那就可以考慮保了...
反倒是實支實付保險有支付住院期間的標靶藥物費用
因此可以用自己的飲食生活習慣, 家族得到癌症的人數, 以及工作生活環境, 來評估是否該買這個癌症保險(雖然也不貴啦)
但我算過, 只有那個初次得到癌症與骨髓移植的補貼外, 其他治癒項目, 還不如保實支實付醫療與住院醫療險, 還更有用
這話怎麼說呢? 真正得到癌症時,
初次得到癌症補助費: 算有用
骨髓移植的手術補貼: 補助不低, 但即使得到癌症的機會不低, 得到癌症中的血癌, 加上要能找到骨髓相容, 這機率就不知是多少了?
住院補助以及手術費用: 由實支實付醫療與住院醫療可以涵蓋
化學治療: 補助很低
物理治療: 補助很低
藥物治療: 沒有
要是癌症險有保障長期的營養治療, 物理的質子治療, 昂貴的標靶藥物等費用
那就可以考慮保了...
反倒是實支實付保險有支付住院期間的標靶藥物費用
因此可以用自己的飲食生活習慣, 家族得到癌症的人數, 以及工作生活環境, 來評估是否該買這個癌症保險(雖然也不貴啦)
雨傘
如何選擇醫療保險
飲食與正常生活起居, 這才是健康人生的王道, 就像個遮蔽抵擋各種傷害的大雨傘,
營養品用補其不足, 就像雨傘有破洞時, 釘貼個膠帶給補上去
但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偶而風強, 或有沒察覺的小洞, 導致雨滴進下來後, 或是由雨傘外飛濺進污泥, 這時得做最後的補救
醫療就是補救傷害的方法, 保險是用來負擔這方法的費用了
以實際面來計算, 住院醫療保險做參考
不動手術, 住滿醫院80天就可以回本, 要是動手術, 一般手術還可以補貼個幾萬元,
以一般輕微手術約5~10天這樣來估算, 大約是要3~5次左右即可補回所有支出,
要是20~30天的重大手術, 或需要長期住院療養觀察的, 約1~2次就可以填回所有保險費
因此這樣估算的保險是很划算的
以本人的保險為例
前20年繳約52萬, 後面繳約25萬, 等於是買一台車的錢, 只是能分期付款長達這麼久
其中醫療部分佔約56萬, 終身住院醫療保費約27萬, 實支實付29萬
10萬人壽保費, 總共付約6.6萬,
保到75歲的意外險300萬, 總共支出約16萬
這涵蓋了大多疾病, 可以讓這輩子的意外與醫療費用, 安枕無憂
當然可以打包票說自己終身不會生大病, 住長久的醫院, 加上又有勞保與健保
但健保一直在緊縮, 難擔保老年生病時最需要錢時, 會不會停辦...
(各大保險公司的醫療保險方面, 沒賺到啥錢, 甚至還有虧損的狀況)
尤其當平均壽命越來越長, 老年時需要醫療的機會就越來越高
或是有把握能在老年時, 有個等同於目前500萬的醫療準備金, 就能高枕無憂
台灣的基本醫療險, 主要有3類
1. 實支實付,
2. 住院長期醫療
3. 癌症險
這篇會仔細分析實支實付與住院長期醫療, 癌症險會在其他篇提到
其次有關的是
1. 看護險, 這方面的保險費偏貴, 可以在某些考量下購買(譬如經濟允許, 或預定單身過一輩子等)
2. 重大疾病險, 針對心臟病, 糖尿病或怕森金式症等, 心臟病等等, 要是家族常有這種疾病, 或是自己飲食不良, 甚至居住或工作的環境等考量, 可以考慮這種保險
通常是中年以後得到的機會較高, 可以到那時, 或比較能負擔時再保, 這樣比較划算
3. 意外險, 這可能會需要投保, 因為絕大多數疾病, 預防都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但意外是人算不如天算, 加上價格又便宜, 因此建議可以購買夠高又能負擔的額度
住院長期醫療, 一旦住院就給定額, 給付天數很長, 比較適合慢性疾病... 但有幾種例外... 譬如婦女生產, 或是刻意造成的等
實支實付醫療保險, 根據實際支出來給付(也就是勞健保給付的部分, 這保險就不付), 適合急性病或大型手術
以這兩種方向去思考自己的需求
實支實付保險費用
對於實支實付保險, 供參考有一個思考方向,
年輕時的實支實付費用較低, 因此建議可以保高一點, 加上年輕時若生病, 對家庭經濟的殺傷力較大
等到較老時, 再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 考慮將保險等級調降(保險是只能降不能升)
舉例實支實付保險, 住院2000/醫療費用6萬/手術費6*5萬, 要是改成住院3000/醫療費用9萬/手術費9*5萬, 一年會多多少保費呢?
很可能會讓您吃一驚, 還差不到一千元!! 只要住院一天就賺回一年的保險差價
當然這是30歲左右的年齡才差這麼少, 要是到了70歲左右就會差到3000, 但到那年紀時, 很可能3000也不是啥大數字了...
(定了契約就固定了, 只能往下降不能往上調, 我建議是不要只保1000啦, 是真的太低了, 可以問問看保險員, 各種價位項目的給付是多少, 用自己財力來權衡是否划算)
器材醫療費用與手術費用是分開的
許多手術是沒有器材費用, 譬如割除盲腸, 就沒有啥器材費用
但譬如李登輝的血管支撐架, 那就不便宜, 得靠這個器材費來支付, 定額住院保險就沒有這個項目
以及手術的體內器材(不包含體外器材, 譬如義肢), 住院期間的藥材費用, 也屬於這個範圍 (某些非健保給付的藥材費用很貴)
保險費用規劃的建議
建議一般收入的人, 將保費控制在25~30k左右... 重點是在得到最佳CP, 衡量自己的需要最重要, 保太多但用不到也沒用...
有些項目是看的到吃不到,
1. 譬如保障住院365天, 實際上住院超過30天就算重病了... 因此不用太計較天數這項, 而且通常是出院兩週後又重新計算天數
2. 保單上面似乎提供龐大的手術費保額, 實際上手術的器材費常常是明顯超過手術費, 因為手術費會根據手術項目制訂最高給付金額,
PS: 往往一般手術費用很可能不到最高給付金額的1/5(除非是超難度的手術才有到最高給付), 不過實際上也夠用了
3. 實支實付醫療保70~75 year是少了點, 我是希望能到85~90 year, 不過以實際面來看, 到那時生重病, 個人是覺得沒啥好醫, 也該走了......
PS: 可以用保險公司的信用卡付帳, 通常除了省下1%保險費, 還可以賺紅利點數
保險規劃的建議
營養品用補其不足, 就像雨傘有破洞時, 釘貼個膠帶給補上去
但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偶而風強, 或有沒察覺的小洞, 導致雨滴進下來後, 或是由雨傘外飛濺進污泥, 這時得做最後的補救
醫療就是補救傷害的方法, 保險是用來負擔這方法的費用了
以實際面來計算, 住院醫療保險做參考
不動手術, 住滿醫院80天就可以回本, 要是動手術, 一般手術還可以補貼個幾萬元,
以一般輕微手術約5~10天這樣來估算, 大約是要3~5次左右即可補回所有支出,
要是20~30天的重大手術, 或需要長期住院療養觀察的, 約1~2次就可以填回所有保險費
因此這樣估算的保險是很划算的
以本人的保險為例
前20年繳約52萬, 後面繳約25萬, 等於是買一台車的錢, 只是能分期付款長達這麼久
其中醫療部分佔約56萬, 終身住院醫療保費約27萬, 實支實付29萬
10萬人壽保費, 總共付約6.6萬,
保到75歲的意外險300萬, 總共支出約16萬
這涵蓋了大多疾病, 可以讓這輩子的意外與醫療費用, 安枕無憂
當然可以打包票說自己終身不會生大病, 住長久的醫院, 加上又有勞保與健保
但健保一直在緊縮, 難擔保老年生病時最需要錢時, 會不會停辦...
(各大保險公司的醫療保險方面, 沒賺到啥錢, 甚至還有虧損的狀況)
尤其當平均壽命越來越長, 老年時需要醫療的機會就越來越高
或是有把握能在老年時, 有個等同於目前500萬的醫療準備金, 就能高枕無憂
台灣的基本醫療險, 主要有3類
1. 實支實付,
2. 住院長期醫療
3. 癌症險
這篇會仔細分析實支實付與住院長期醫療, 癌症險會在其他篇提到
其次有關的是
1. 看護險, 這方面的保險費偏貴, 可以在某些考量下購買(譬如經濟允許, 或預定單身過一輩子等)
2. 重大疾病險, 針對心臟病, 糖尿病或怕森金式症等, 心臟病等等, 要是家族常有這種疾病, 或是自己飲食不良, 甚至居住或工作的環境等考量, 可以考慮這種保險
通常是中年以後得到的機會較高, 可以到那時, 或比較能負擔時再保, 這樣比較划算
3. 意外險, 這可能會需要投保, 因為絕大多數疾病, 預防都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但意外是人算不如天算, 加上價格又便宜, 因此建議可以購買夠高又能負擔的額度
住院長期醫療, 一旦住院就給定額, 給付天數很長, 比較適合慢性疾病... 但有幾種例外... 譬如婦女生產, 或是刻意造成的等
實支實付醫療保險, 根據實際支出來給付(也就是勞健保給付的部分, 這保險就不付), 適合急性病或大型手術
以這兩種方向去思考自己的需求
實支實付保險費用
對於實支實付保險, 供參考有一個思考方向,
年輕時的實支實付費用較低, 因此建議可以保高一點, 加上年輕時若生病, 對家庭經濟的殺傷力較大
等到較老時, 再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 考慮將保險等級調降(保險是只能降不能升)
舉例實支實付保險, 住院2000/醫療費用6萬/手術費6*5萬, 要是改成住院3000/醫療費用9萬/手術費9*5萬, 一年會多多少保費呢?
很可能會讓您吃一驚, 還差不到一千元!! 只要住院一天就賺回一年的保險差價
當然這是30歲左右的年齡才差這麼少, 要是到了70歲左右就會差到3000, 但到那年紀時, 很可能3000也不是啥大數字了...
(定了契約就固定了, 只能往下降不能往上調, 我建議是不要只保1000啦, 是真的太低了, 可以問問看保險員, 各種價位項目的給付是多少, 用自己財力來權衡是否划算)
器材醫療費用與手術費用是分開的
許多手術是沒有器材費用, 譬如割除盲腸, 就沒有啥器材費用
但譬如李登輝的血管支撐架, 那就不便宜, 得靠這個器材費來支付, 定額住院保險就沒有這個項目
以及手術的體內器材(不包含體外器材, 譬如義肢), 住院期間的藥材費用, 也屬於這個範圍 (某些非健保給付的藥材費用很貴)
保險費用規劃的建議
建議一般收入的人, 將保費控制在25~30k左右... 重點是在得到最佳CP, 衡量自己的需要最重要, 保太多但用不到也沒用...
有些項目是看的到吃不到,
1. 譬如保障住院365天, 實際上住院超過30天就算重病了... 因此不用太計較天數這項, 而且通常是出院兩週後又重新計算天數
2. 保單上面似乎提供龐大的手術費保額, 實際上手術的器材費常常是明顯超過手術費, 因為手術費會根據手術項目制訂最高給付金額,
PS: 往往一般手術費用很可能不到最高給付金額的1/5(除非是超難度的手術才有到最高給付), 不過實際上也夠用了
3. 實支實付醫療保70~75 year是少了點, 我是希望能到85~90 year, 不過以實際面來看, 到那時生重病, 個人是覺得沒啥好醫, 也該走了......
PS: 可以用保險公司的信用卡付帳, 通常除了省下1%保險費, 還可以賺紅利點數
保險規劃的建議
脖圍
自然美容法
以下是我的親身心得, 男生也同樣適用(因為本人就是男生),
雖然不可能翻盤, 可是可以有明顯的改善!
肌膚變年輕(白嫩, 哈, 女生有沒有心動阿~)
1. 油炸食品是禁忌
2. 多吃水果, 飲料以茶類, 豆類或牛奶為主
3. 盡量少被太陽直接曬
4. 肉類也大幅減少, 盡量以素食為主(盡量將肉類食品減少到2成以內)
5. 盡量不熬夜, 晚上11點以前就寢
6. 對美白有效果的無負擔營養品, 個人心得是B群最便宜大碗 http://enjoyinglive.blogspot.com/2007/11/q10.html
身材
1. 游泳+SPA... 很棒又便宜的運動
臉型
1. 想變成瓜子臉嗎? 有事沒事手握成拳頭, 用力圓圈移動按摩自己的臉頰, 累積半年就有成效!
不只是變帥或變漂亮, 還變得更健康! 重點是又不用花啥錢!
養成生活習慣, 持續個半年以上就會有成效
雖然不可能翻盤, 可是可以有明顯的改善!
肌膚變年輕(白嫩, 哈, 女生有沒有心動阿~)
1. 油炸食品是禁忌
2. 多吃水果, 飲料以茶類, 豆類或牛奶為主
3. 盡量少被太陽直接曬
4. 肉類也大幅減少, 盡量以素食為主(盡量將肉類食品減少到2成以內)
5. 盡量不熬夜, 晚上11點以前就寢
6. 對美白有效果的無負擔營養品, 個人心得是B群最便宜大碗 http://enjoyinglive.blogspot.com/2007/11/q10.html
身材
1. 游泳+SPA... 很棒又便宜的運動
臉型
1. 想變成瓜子臉嗎? 有事沒事手握成拳頭, 用力圓圈移動按摩自己的臉頰, 累積半年就有成效!
不只是變帥或變漂亮, 還變得更健康! 重點是又不用花啥錢!
養成生活習慣, 持續個半年以上就會有成效
是否該投投資型保險?
這幾年很流行理財型保險, 但並不太推薦
看到的主要有兩種
1. 儲蓄險,
保障利息約在5~6%左右, 多少年內若領出會扣高額手續費
不推薦的理由是現在投資與儲蓄管道太多了, 拿去外國定存, 要有6%利息不難, 只要抓穩趨勢還可以賺匯差
2. 投資型保單, 人壽險與基金結合為一
沒有保障收益, 但去世就至少能領回人壽險的保額(要是其投資賺更多就領的更多),
要是去世之前領回, 就領其基金的收益(也就是可能低於人壽險保額),
好處是兩者通吃, 壞處是前幾年的保險費都當作手續費被吃掉了(也算是用來買人壽保險),
雖號稱手續費管理費會比大多基金來的低, 但其實卻不然, 國內基金要找到低手續費與管理費, 很容易...
因為景氣與經濟趨勢都會有變化, 買這種保險會被綁死, 沒辦法變換成更適當的基金
於是個人也不推薦...
詳細可以做參考
買基金好還是買投資型保單好?
當然若是懶得去注意投資, 或想擁有一個人壽的保險, 也不失為一個方法
看到的主要有兩種
1. 儲蓄險,
保障利息約在5~6%左右, 多少年內若領出會扣高額手續費
不推薦的理由是現在投資與儲蓄管道太多了, 拿去外國定存, 要有6%利息不難, 只要抓穩趨勢還可以賺匯差
2. 投資型保單, 人壽險與基金結合為一
沒有保障收益, 但去世就至少能領回人壽險的保額(要是其投資賺更多就領的更多),
要是去世之前領回, 就領其基金的收益(也就是可能低於人壽險保額),
好處是兩者通吃, 壞處是前幾年的保險費都當作手續費被吃掉了(也算是用來買人壽保險),
雖號稱手續費管理費會比大多基金來的低, 但其實卻不然, 國內基金要找到低手續費與管理費, 很容易...
因為景氣與經濟趨勢都會有變化, 買這種保險會被綁死, 沒辦法變換成更適當的基金
於是個人也不推薦...
詳細可以做參考
買基金好還是買投資型保單好?
當然若是懶得去注意投資, 或想擁有一個人壽的保險, 也不失為一個方法
到底要不要保險
先談談很現實也是最基本的問題, 到底要不要保險?
每個保險員都一定跟你說要保啦, 但個人認為要視每個人的情況, 以及保險又分很多種, 到底自己是否需要呢?
這時可以先回到保險, 最跟本的用意,
為什麼需要保險? 就是平時支出一些能負擔的小錢, 萬一出事時, 無法負荷其經濟支出時, 能由原來的投保補償其負擔
(但保險廣告常帶有錯誤的訊息, 以為保了就不會發生這些問題, 跟本是本末倒置... 要是真有這種保險, 那再貴都有人要買)
因此有幾種常見考量狀況
1. 不該利用投保來賺錢... 因此個人是不太認同投資型保單, 詳細原因會在其他的blog文章作說明
2. 不該什麼都保... 該針對無法負擔, 又比較有可能出現的狀況來投保, 比較符合效益比
3. 投保項目該是經濟能力能輕鬆負擔的狀況, 要是負擔很重, 就本末倒置了
4. 該自我評量那種投保項目的出現機率, 當然這個很難講, 但某些項目確實不太可能發生, 就該優先投保比較可能出現的狀況
5. 很可能投保項目的賠償金額, 是完全不夠支付... 因為隨著時代改變, 以及有些投保項目是有重疊與重點, 因此該先去問問發生那種狀況時, 支出約多少, 以及那個保險項目能支付, 再來決定要保什麼項目
6. 有些保險項目列的金額很高, 但發生的機會超低,
或是發生機會較高的, 卻支付很低(除非保費超低), 向是這兩種狀況都不太建議投保, 因此得該針對每個項目去做評估
7. 家境富裕還需要保嗎? 當然這見仁見智,
但個人認為, 譬如當家產高達億元以上時, 那又何必投保百萬以內的保險? 要是千萬都搞不定的意外事情, 大概發生的後遺症用金錢也無法彌補, 這樣也不用保了
保險最有用的只是在很缺錢的時候又沒錢時, 要是不會有缺錢問題, 其實不太需要保
不過要是將保險當作是避稅的方法, 那又另當別論了...
8. 不清楚保險的保障定義, 譬如以為意外險是什麼意外都保, 但其實只有非本人造成的意外才給保(譬如車禍原因是自己造成的, 就不賠了)
等到出事了, 在怪保險公司不賠... 其實最當初就該思考清楚是否要保
保險也算是一種投資, 以少數投資來得到許多的錢, 因此得權衡支出, 收入, 以及發生率
一般中產階級會遇到什麼, 是自己無法控制的災害, 而難翻身? 火災, 重大意外, 重大醫療等等
因此可以先針對這些保險作思考, 是否要投保, 接著再考慮要保多少, 以及保哪些細節項目, 可以約略衡量一下效益比, 這也會在其他blog文章作說明
每個保險員都一定跟你說要保啦, 但個人認為要視每個人的情況, 以及保險又分很多種, 到底自己是否需要呢?
這時可以先回到保險, 最跟本的用意,
為什麼需要保險? 就是平時支出一些能負擔的小錢, 萬一出事時, 無法負荷其經濟支出時, 能由原來的投保補償其負擔
(但保險廣告常帶有錯誤的訊息, 以為保了就不會發生這些問題, 跟本是本末倒置... 要是真有這種保險, 那再貴都有人要買)
因此有幾種常見考量狀況
1. 不該利用投保來賺錢... 因此個人是不太認同投資型保單, 詳細原因會在其他的blog文章作說明
2. 不該什麼都保... 該針對無法負擔, 又比較有可能出現的狀況來投保, 比較符合效益比
3. 投保項目該是經濟能力能輕鬆負擔的狀況, 要是負擔很重, 就本末倒置了
4. 該自我評量那種投保項目的出現機率, 當然這個很難講, 但某些項目確實不太可能發生, 就該優先投保比較可能出現的狀況
5. 很可能投保項目的賠償金額, 是完全不夠支付... 因為隨著時代改變, 以及有些投保項目是有重疊與重點, 因此該先去問問發生那種狀況時, 支出約多少, 以及那個保險項目能支付, 再來決定要保什麼項目
6. 有些保險項目列的金額很高, 但發生的機會超低,
或是發生機會較高的, 卻支付很低(除非保費超低), 向是這兩種狀況都不太建議投保, 因此得該針對每個項目去做評估
7. 家境富裕還需要保嗎? 當然這見仁見智,
但個人認為, 譬如當家產高達億元以上時, 那又何必投保百萬以內的保險? 要是千萬都搞不定的意外事情, 大概發生的後遺症用金錢也無法彌補, 這樣也不用保了
保險最有用的只是在很缺錢的時候又沒錢時, 要是不會有缺錢問題, 其實不太需要保
不過要是將保險當作是避稅的方法, 那又另當別論了...
8. 不清楚保險的保障定義, 譬如以為意外險是什麼意外都保, 但其實只有非本人造成的意外才給保(譬如車禍原因是自己造成的, 就不賠了)
等到出事了, 在怪保險公司不賠... 其實最當初就該思考清楚是否要保
保險也算是一種投資, 以少數投資來得到許多的錢, 因此得權衡支出, 收入, 以及發生率
一般中產階級會遇到什麼, 是自己無法控制的災害, 而難翻身? 火災, 重大意外, 重大醫療等等
因此可以先針對這些保險作思考, 是否要投保, 接著再考慮要保多少, 以及保哪些細節項目, 可以約略衡量一下效益比, 這也會在其他blog文章作說明
需不需要營養補給品?
這是每個人說法不一...
為什麼要營養補給品? 就是因為本身營養不足, 才會有這種需要,
照道理來說現在的正餐, 營養應該就很夠了, 怎麼還會有這種需要?
但事實上按照營養師的建議來吃三餐, 有適當運動, 正常生活起居, 以及避免不當飲食的人, 恐怕是少之又少
撇開怵目驚心的病痛不談, 最簡單的評斷標準就是, 在健康檢查後, 成年人總是多多少少會有幾行紅字, 更別說是有多少人自認為身上沒有任何病痛或缺陷呢? 既然自認飲食足夠了, 又為何會有這些毛病呢?
又... 那為什麼吃過這麼多營養補給品, 似乎沒辦法治根, 甚至沒用
這可能原因也挺多的... 可能是沒針對身體要求或吸收不良, 或甚至那個營養品的效果不好...
這方面就得靠營養師或醫生來做建議改善了,
但要找出能有效吸收, 價格能負擔, 又是最適合自己的營養補給品, 也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找到的...
回到最初, 還是要盡量做到正常三餐(至少7~8成以上是素食), 適當運動, 正常生活起居, 避免不當飲食, 做多少算多少了
可以看看市面上賣的一堆關於健康飲食與營養補給品的書籍, 當作參考
為什麼要營養補給品? 就是因為本身營養不足, 才會有這種需要,
照道理來說現在的正餐, 營養應該就很夠了, 怎麼還會有這種需要?
但事實上按照營養師的建議來吃三餐, 有適當運動, 正常生活起居, 以及避免不當飲食的人, 恐怕是少之又少
撇開怵目驚心的病痛不談, 最簡單的評斷標準就是, 在健康檢查後, 成年人總是多多少少會有幾行紅字, 更別說是有多少人自認為身上沒有任何病痛或缺陷呢? 既然自認飲食足夠了, 又為何會有這些毛病呢?
又... 那為什麼吃過這麼多營養補給品, 似乎沒辦法治根, 甚至沒用
這可能原因也挺多的... 可能是沒針對身體要求或吸收不良, 或甚至那個營養品的效果不好...
這方面就得靠營養師或醫生來做建議改善了,
但要找出能有效吸收, 價格能負擔, 又是最適合自己的營養補給品, 也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找到的...
回到最初, 還是要盡量做到正常三餐(至少7~8成以上是素食), 適當運動, 正常生活起居, 避免不當飲食, 做多少算多少了
可以看看市面上賣的一堆關於健康飲食與營養補給品的書籍, 當作參考
吸收效果
尋找自己最需要的營養補給品之後, 有一個問題可能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選擇最好吸收的營養補給品, 以及如何服用
如何服用(空腹, 餐前或餐後, 或是各種搭配), 就跟各種營養品的特性來決定了, 就先不在此篇多談
至於如何得到最有效的吸收, 通常有個最關鍵的, 就是營養品本身的形狀
一般認知是
液態 = 粉狀沖泡式 > 膠囊狀 > 顆粒錠狀(建議是先咬碎再吞入)
因此建議若不知道該選哪款, 或是同款以不同呈現方式來包裝, 建議以這個順序來做考慮
可以參考 細嚼慢嚥
選擇最好吸收的營養補給品, 以及如何服用
如何服用(空腹, 餐前或餐後, 或是各種搭配), 就跟各種營養品的特性來決定了, 就先不在此篇多談
至於如何得到最有效的吸收, 通常有個最關鍵的, 就是營養品本身的形狀
一般認知是
液態 = 粉狀沖泡式 > 膠囊狀 > 顆粒錠狀(建議是先咬碎再吞入)
因此建議若不知道該選哪款, 或是同款以不同呈現方式來包裝, 建議以這個順序來做考慮
可以參考 細嚼慢嚥
機車手套
機車手套最主要的用途, 就是在防水和保暖 (手指頭對於寒冷是很敏感的)
一般對機車手套是比較無所謂, 通常在機車店或服飾店抓一套就回去用了
但很可能還是會覺得寒冷, 在雨天騎車使用過後, 手套會滲進雨水
GORE-TEX材質的機車手套, 效果自然是不用質疑了, 若能接受其價位(約$1000~4000), 就是最優先選擇!
其次可以考慮3M Thinsulate材質手套, 價格約在$240~280, 用過的感覺是輕薄, 不會因為戴上手套而大幅減少手的靈敏度, 可是保暖與防水效果, 卻是一般機車手套完全不能比的, 甚至我曾在雪地裡使用, 也不會凍到
若想在冬天減少這種困擾(尤其是寒流來時), 我強烈推薦啦!
尤其個人還滿喜好其造型外觀
一般對機車手套是比較無所謂, 通常在機車店或服飾店抓一套就回去用了
但很可能還是會覺得寒冷, 在雨天騎車使用過後, 手套會滲進雨水
GORE-TEX材質的機車手套, 效果自然是不用質疑了, 若能接受其價位(約$1000~4000), 就是最優先選擇!
其次可以考慮3M Thinsulate材質手套, 價格約在$240~280, 用過的感覺是輕薄, 不會因為戴上手套而大幅減少手的靈敏度, 可是保暖與防水效果, 卻是一般機車手套完全不能比的, 甚至我曾在雪地裡使用, 也不會凍到
若想在冬天減少這種困擾(尤其是寒流來時), 我強烈推薦啦!
尤其個人還滿喜好其造型外觀
安靜隔音
雖然隔音通常是音響玩家很在意的, 可是當吵雜超過一個程度後, 就連一般人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相信沒遇到這種問題的人, 應該是少數吧...
最跟本解決的方法, 還是先找一個安靜的房子如何有效改善, 可以在參考這篇 完全隔音手冊
電磁波
電磁波, mG值是2~4以內對人體才無害,
gsm剛接聽可以到10
微波爐是50
筆記型電腦是6~8
配電盤旁可以到4~20
PHS是在1左右
傳統電視CRT沒量, 因為手上沒有CRT
液晶電視接近0
平常環境是0.4~0.6
供參考
gsm剛接聽可以到10
微波爐是50
筆記型電腦是6~8
配電盤旁可以到4~20
PHS是在1左右
傳統電視CRT沒量, 因為手上沒有CRT
液晶電視接近0
平常環境是0.4~0.6
供參考
洗髮精
約略研究使用過洗髮精
雖然價格比一般一瓶$200以內的貴了許多(通常是$1000/1000cc以上的價格), 但一年大約也只有用2瓶左右, 可以保護髮質, 減少頭皮屑, 還可以減少掉髮禿頭的可能性
因此是很划算
附帶一題, 通常得抹洗髮精至頭皮, 均勻摩擦(按摩)約5分鐘後, 再洗去, 這樣比較有效果喔
- 一般人使用
- 儷康絲 毛囊清潔乳+調理素, 對髮質非常好, 是符合大多人使用的最好洗髮精, 推薦使用看看
- 肯邦茶樹洗髮精, 解決毛囊阻塞與去頭皮屑的效力較強
- 依必朗養髮洗髮精, 這算是便宜又好買的好選擇, 具備有生髮的效果!
- 明顯毛囊阻塞現象, 或掉髮現象使用
- 外用: 落健 5%
- 內服: 柔沛
以上是行之有年, 專門用來解決掉髮問題的方案, 大約要連續使用半年才會有效
- 外用: 落健 5%
雖然價格比一般一瓶$200以內的貴了許多(通常是$1000/1000cc以上的價格), 但一年大約也只有用2瓶左右, 可以保護髮質, 減少頭皮屑, 還可以減少掉髮禿頭的可能性
因此是很划算
附帶一題, 通常得抹洗髮精至頭皮, 均勻摩擦(按摩)約5分鐘後, 再洗去, 這樣比較有效果喔
維生素(維他命)
人到底缺不缺維生素? 相信說法很多種, 誰對誰錯也不方便評論
這本書裡面有提到, 人到底需要多少維生素,
譬如醫生建議每日維生素C的攝取量是多少, 攝取過多並沒有幫助, 但實際上吸取過量只有更多好處沒有壞處
抗氧化物的奇蹟
但回到基本面, 以對症下藥, 最有需要的人來談,
最常見的綜合維生素, 簡言之是不知道缺啥時, 或什麼都可能很需要時, 就什麼都給他補充一下
尤其是體力不足, 不舒服或有感冒前兆時
一定年紀後(通常30歲以後身體就走下坡, 40歲後就更明顯了), 小孩(高中以前), 孕婦等, 最需要綜合維生素
也有將其中最常使用的部分, 給萃取出來, 再加上一些必要的礦物質
維生素A, C與E
複合B群, 就是所有的B
針對某些需求來使用
每個人狀況並不太一樣,
曾某朋友嘴巴常破皮(非牙齒咬傷), 長達數週都沒好(快好了又會再復發), 聽我建議, 只喝3天的OPC3葡萄籽, 維生素B群與C, 在持續一週, 問題就根除了
個人使用過複合B群的經驗, 對皮膚頗有幫助
尤其是長期素食, 會缺少在素食中較難取得的鐵質與B12, 也可能需要透過維生素來補充
這本書裡面有提到, 人到底需要多少維生素,
譬如醫生建議每日維生素C的攝取量是多少, 攝取過多並沒有幫助, 但實際上吸取過量只有更多好處沒有壞處
抗氧化物的奇蹟
但回到基本面, 以對症下藥, 最有需要的人來談,
最常見的綜合維生素, 簡言之是不知道缺啥時, 或什麼都可能很需要時, 就什麼都給他補充一下
尤其是體力不足, 不舒服或有感冒前兆時
一定年紀後(通常30歲以後身體就走下坡, 40歲後就更明顯了), 小孩(高中以前), 孕婦等, 最需要綜合維生素
也有將其中最常使用的部分, 給萃取出來, 再加上一些必要的礦物質
維生素A, C與E
複合B群, 就是所有的B
針對某些需求來使用
每個人狀況並不太一樣,
曾某朋友嘴巴常破皮(非牙齒咬傷), 長達數週都沒好(快好了又會再復發), 聽我建議, 只喝3天的OPC3葡萄籽, 維生素B群與C, 在持續一週, 問題就根除了
個人使用過複合B群的經驗, 對皮膚頗有幫助
尤其是長期素食, 會缺少在素食中較難取得的鐵質與B12, 也可能需要透過維生素來補充
酵素
鈣
鈣對人體的重要性, 以及到底需不需要鈣,
從坊間到處都賣鈣片, 又有一堆骨質疏鬆的中年人
相信這應該是不用質疑了...
鈣算是最便宜的營養補充品, 除了可以加強骨質外, 幫助幼童長更高, 其餘好處多多
譬如可以安定神經與好眠等
附帶一題
有兩種可能狀況會導致結石,
鈣明顯攝取不足, 血液中的鈣含量不足, 導致骨頭釋放出過多的鈣,
或是吃太多含草酸的食品, 再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 但一般鈣營養品中, 並沒有這種草酸鈣成分,
反倒成分中有檸檬酸鈣, 可以結合成為避免結石的成分,
甚至可以說是多服用鈣可以避免結石
因此不用擔心服用過量的鈣片或鈣粉, 導致結石, 最多就是浪費被排出而已
從坊間到處都賣鈣片, 又有一堆骨質疏鬆的中年人
相信這應該是不用質疑了...
鈣算是最便宜的營養補充品, 除了可以加強骨質外, 幫助幼童長更高, 其餘好處多多
譬如可以安定神經與好眠等
附帶一題
有兩種可能狀況會導致結石,
鈣明顯攝取不足, 血液中的鈣含量不足, 導致骨頭釋放出過多的鈣,
或是吃太多含草酸的食品, 再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 但一般鈣營養品中, 並沒有這種草酸鈣成分,
反倒成分中有檸檬酸鈣, 可以結合成為避免結石的成分,
甚至可以說是多服用鈣可以避免結石
因此不用擔心服用過量的鈣片或鈣粉, 導致結石, 最多就是浪費被排出而已
維骨力
因為大家年紀越來越大, 吃得越來越多, 膝蓋已經承載不了多年的重負擔了...
除了減輕體重, 以及減少嚴重磨損膝蓋的活動外
還有三種方法可以做有效改善
1. 人工關節手術... 不用視為畏途, 因為效果很顯著, 沒啥後遺症, 手術風險很低, 價格應該還是大多數人可以承擔的起
2. 注射玻尿酸, 效果也很有效, 保護軟骨
3. 服用維骨力, 其基本成分跟玻尿酸類似, 目前使用最有效的是costco賣的樂滋百瑞葡萄糖胺(Nature's Blend GLUCOSAMINE Chondroitin), 這是口服液態的
甚至常從事膝蓋負擔較重的活動, 譬如登山, 也需要這種東西做預防
除了減輕體重, 以及減少嚴重磨損膝蓋的活動外
還有三種方法可以做有效改善
1. 人工關節手術... 不用視為畏途, 因為效果很顯著, 沒啥後遺症, 手術風險很低, 價格應該還是大多數人可以承擔的起
2. 注射玻尿酸, 效果也很有效, 保護軟骨
3. 服用維骨力, 其基本成分跟玻尿酸類似, 目前使用最有效的是costco賣的樂滋百瑞葡萄糖胺(Nature's Blend GLUCOSAMINE Chondroitin), 這是口服液態的
甚至常從事膝蓋負擔較重的活動, 譬如登山, 也需要這種東西做預防
葡萄籽OPC
除了遺傳或意外傷害外, 追根究底, 人為什麼會生病, 不外乎幾種原因
1. 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
2. 不良的飲食或生活起居, 導致身體氧化, 充滿自由基, 自由基是很不穩定的含氧粒子, 它為了達到穩定, 會破壞正常細胞(搶走正常細胞的物質來變化達到穩定狀況)
氧其實是種毒素, 能破壞許多種基本物質, 就像是能讓人體生鏽
因此除了更正自己的飲食與生活起居外, 有時無法避免的隱藏性傷害, 得靠某些飲食來得到消除自由基的幫助
一般最常見的有茶, β胡羅蔔素(菠菜, 胡羅蔔), 維生素C/E(許多水果, 小白菜等), 番茄紅素(番茄), 黃豆, 芝麻, 葡萄酒等
很有名的就是葡萄酒, 法國人的肉食量是歐美最高, 但得到心臟病的比例卻是最低, 就是透過大量飲用紅葡萄酒來辦到
但在台灣或大多數地方, 葡萄酒的價格以及飲食習慣, 不可能叫人把葡萄酒當三餐喝
於是才有一種替代產品是葡萄籽OPC, 將葡萄的精華物質(皮與籽)萃取出來, 連同其他一些相關的營養物質(譬如松樹皮碧蘿芷)結合在一起, 去掉酒精來方便使用
我使用剛開始一個月時, 有水腫與嗜睡的好轉反應, 朋友說是腎臟與肝臟在排毒, 之後就沒有不良的反應, 甚至不午睡, 下午體力也不像以前這麼差
周遭一些朋友曾服用過, 也將多年的毛病給解決, 或減輕許多
至於對每個人到底有沒有效? 個人是認為即使買一台車子, 每年都要花上幾千元做保養,
人都已經活幾十年了, 花這幾千元來檢查自己的身體狀況, 順便做個維修處理, 也不算是浪費的事,
等到發病時再來補救, 為時已晚...
要是喝了都沒有反應, 那就該恭喜您了... 這幾千元就當作是體檢費用吧
至於喝的頻率呢? 看過一本講葡萄的書, 記得是"紅葡萄籽的美顏奇蹟", 裡面有提到其消除自由基的效力大約能維持一天
假如基於最重要的財富就是健康, 應該是每天都要喝一次,
但畢竟生活費有限的狀況下, 可以先每天喝一次, 長達1~3個月, 好好維修身體一次,
之後是平時備用一罐, 偶而或身體不適, 譬如感冒前兆時, 多服用就逃過一劫(我已經用這東西逃過好幾次感冒了), 吃大餐或要熬夜時也可以先做點預防, 減少身體不適的狀況
1. 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
2. 不良的飲食或生活起居, 導致身體氧化, 充滿自由基, 自由基是很不穩定的含氧粒子, 它為了達到穩定, 會破壞正常細胞(搶走正常細胞的物質來變化達到穩定狀況)
氧其實是種毒素, 能破壞許多種基本物質, 就像是能讓人體生鏽
因此除了更正自己的飲食與生活起居外, 有時無法避免的隱藏性傷害, 得靠某些飲食來得到消除自由基的幫助
一般最常見的有茶, β胡羅蔔素(菠菜, 胡羅蔔), 維生素C/E(許多水果, 小白菜等), 番茄紅素(番茄), 黃豆, 芝麻, 葡萄酒等
很有名的就是葡萄酒, 法國人的肉食量是歐美最高, 但得到心臟病的比例卻是最低, 就是透過大量飲用紅葡萄酒來辦到
但在台灣或大多數地方, 葡萄酒的價格以及飲食習慣, 不可能叫人把葡萄酒當三餐喝
於是才有一種替代產品是葡萄籽OPC, 將葡萄的精華物質(皮與籽)萃取出來, 連同其他一些相關的營養物質(譬如松樹皮碧蘿芷)結合在一起, 去掉酒精來方便使用
我使用剛開始一個月時, 有水腫與嗜睡的好轉反應, 朋友說是腎臟與肝臟在排毒, 之後就沒有不良的反應, 甚至不午睡, 下午體力也不像以前這麼差
周遭一些朋友曾服用過, 也將多年的毛病給解決, 或減輕許多
至於對每個人到底有沒有效? 個人是認為即使買一台車子, 每年都要花上幾千元做保養,
人都已經活幾十年了, 花這幾千元來檢查自己的身體狀況, 順便做個維修處理, 也不算是浪費的事,
等到發病時再來補救, 為時已晚...
要是喝了都沒有反應, 那就該恭喜您了... 這幾千元就當作是體檢費用吧
至於喝的頻率呢? 看過一本講葡萄的書, 記得是"紅葡萄籽的美顏奇蹟", 裡面有提到其消除自由基的效力大約能維持一天
假如基於最重要的財富就是健康, 應該是每天都要喝一次,
但畢竟生活費有限的狀況下, 可以先每天喝一次, 長達1~3個月, 好好維修身體一次,
之後是平時備用一罐, 偶而或身體不適, 譬如感冒前兆時, 多服用就逃過一劫(我已經用這東西逃過好幾次感冒了), 吃大餐或要熬夜時也可以先做點預防, 減少身體不適的狀況
飲水
水是最重要的人體成分, 約60~70%都是水, 人能三日無糧, 不可一天缺水
(好水的價格已經不比酒便宜了...)
在講求好的飲食與營養之前, 先把水的品質給要求做到!
台灣水系統沒有這麼乾淨, 大家都想盡方法來做改善, 以下是常見的方法
至於喝蒸汽式或RO逆滲透飲水機, 到底會不會因此缺少礦物質, 可以參考網路文章與下面這篇
RO逆滲透水與蒸餾水最不能喝?
(好水的價格已經不比酒便宜了...)
在講求好的飲食與營養之前, 先把水的品質給要求做到!
台灣水系統沒有這麼乾淨, 大家都想盡方法來做改善, 以下是常見的方法
- 熱水瓶, 這大概是最簡單的方法, 但可以說是效果很有限, 僅在於消毒, 對於改善水質是沒有幫助, 因此要是空間夠, 建議至少還是使用$2000~3000的飲水機
- 礦泉水/純水, 各賣場或便利商店都有, 大賣場在賣的價格算便宜了, 不過放很久也會變質, 加上長時使用仍是不小的支出 (礦泉水還是經過了包裝, 比不上真正道地純淨水源處的水質)
- 海洋深層水, 號稱是海洋600公尺的無污染水質, 一般便利商店也買的到, 喝的感覺確實比一般礦泉水更純 (也不知是不是用更好的包裝技術, 較沒塑膠味)
- 一般飲水機, 大多人都用這種款式, 較好的款式會有個可更換的過濾器, 若對自家水源有信心, 這是不錯的選擇
- 蒸汽式飲水機, 要是老公寓或老式建築, 對自己家的水源不放心, 可以考慮用這種款式
- RO逆滲透飲水機, 除了貴以外, 對過濾水質是最有效的選擇
- 濾水器, 若想保有礦物質, 又希望有好的水質, 可以考慮用濾水器, 除了要定期更換濾芯外, 這是很值得考慮的選擇
至於喝蒸汽式或RO逆滲透飲水機, 到底會不會因此缺少礦物質, 可以參考網路文章與下面這篇
RO逆滲透水與蒸餾水最不能喝?
省電
省電除了環保外, 更重要的是可以省下荷包錢,
要是每兩月能多省個$500~1000電費, 累積一下來也很可觀
算一算家中有哪些電器較耗電呢?
1. 冷氣機,
盡量少用冷氣機, 除了吃電吃最兇外, 會帶來許多廢熱,
吹冷氣就不會流汗, 無法排泄體內廢物,
要是環境沒辦法不使用, 建議是睡覺前, 或非常熱時, 開約1小時, 溫度控制在26左右即可
尤其要用電風扇來輔助循環, 效果會加倍!
客廳可以考慮使用具有吊扇的燈具, 很有效形成很自然的氣流, 可以節省龐大的電費
2. 燈泡
使用傳統燈泡與新型較貴的省電燈泡, 一天只要使用4小時, 省下來的電費不用一年就可以賺回來了, 而且使用壽命長達兩三倍, 怎麼算都划算
因此強烈建議全面將傳統燈泡, 更換成新型日光燈或省電燈泡
3. 電腦
購買較省電的CPU, 有較高轉換效率的主動式電源供應器, 這兩者對電腦省電視最有幫助的,
長時間不使用就關機...
4. 電視
現在新型LCD TV比以往舊型電視或電漿電視省電許多, 但因為尺寸加大許多, 一般還是頗耗電
可以根據環境來調整適當的亮度, 會對省電有所幫助
5. 飲水機
飲水機竟然比電冰箱還耗電!
長達數天時間不使用的狀況下, 可以將其關掉, 或是購買較省電的機種
建議不要購買具有冰水功能的機種, 喝冰水的次數少很多, 若有需要時, 可以將溫水放在冰箱裡冷卻
6. 電冰箱
減少開關電冰箱的次數, 思考要拿什麼後再打開, 打開後快速取出快速關上,
根據季節來調整冰箱溫度, 減少不必要的物品或過時食物
根據使用人數與置放物品, 決定冰箱大小(現在都市家庭較少烹調, 一般3~4人家庭, 使用300~400L就夠了, 5人才較有機會用到500L)
其餘譬如洗衣機或吹風機等, 雖然也耗電, 可是使用時間頗短的, 就算購買較省電的, 實際上沒有太多幫助了...
要是每兩月能多省個$500~1000電費, 累積一下來也很可觀
算一算家中有哪些電器較耗電呢?
1. 冷氣機,
盡量少用冷氣機, 除了吃電吃最兇外, 會帶來許多廢熱,
吹冷氣就不會流汗, 無法排泄體內廢物,
要是環境沒辦法不使用, 建議是睡覺前, 或非常熱時, 開約1小時, 溫度控制在26左右即可
尤其要用電風扇來輔助循環, 效果會加倍!
客廳可以考慮使用具有吊扇的燈具, 很有效形成很自然的氣流, 可以節省龐大的電費
2. 燈泡
使用傳統燈泡與新型較貴的省電燈泡, 一天只要使用4小時, 省下來的電費不用一年就可以賺回來了, 而且使用壽命長達兩三倍, 怎麼算都划算
因此強烈建議全面將傳統燈泡, 更換成新型日光燈或省電燈泡
3. 電腦
購買較省電的CPU, 有較高轉換效率的主動式電源供應器, 這兩者對電腦省電視最有幫助的,
長時間不使用就關機...
4. 電視
現在新型LCD TV比以往舊型電視或電漿電視省電許多, 但因為尺寸加大許多, 一般還是頗耗電
可以根據環境來調整適當的亮度, 會對省電有所幫助
5. 飲水機
飲水機竟然比電冰箱還耗電!
長達數天時間不使用的狀況下, 可以將其關掉, 或是購買較省電的機種
建議不要購買具有冰水功能的機種, 喝冰水的次數少很多, 若有需要時, 可以將溫水放在冰箱裡冷卻
6. 電冰箱
減少開關電冰箱的次數, 思考要拿什麼後再打開, 打開後快速取出快速關上,
根據季節來調整冰箱溫度, 減少不必要的物品或過時食物
根據使用人數與置放物品, 決定冰箱大小(現在都市家庭較少烹調, 一般3~4人家庭, 使用300~400L就夠了, 5人才較有機會用到500L)
其餘譬如洗衣機或吹風機等, 雖然也耗電, 可是使用時間頗短的, 就算購買較省電的, 實際上沒有太多幫助了...
窗簾
常見窗簾主要有四種, 使用的材質或使用方式不同
1. 布簾, 這是最常見的選擇, 最常用在臥室, 有隔音的材質款式, 還可以增加遮陽的防光布, 或隱私又能透氣的紗廉
2. 羅馬簾, 材質跟布簾差不多, 但布簾是左右開合, 羅馬簾是上下開合, 若要有更大的窗戶視野(但相對來說隱私保護就少一點), 是可以考慮這款
3. 百葉窗, 最便宜的選擇了, 加上不怕髒也不怕水, 可以遮陽, 有相當的保護隱私效果, 又可以提供不錯的視野
通常是衛浴, 廚房, 辦公室的選擇
4. 木頁簾, 跟百葉窗有相同的使用雨效果, 但既然是木頭做的, 好處是質感棒很多, 缺點就是比較不耐水與油垢了,
客廳與餐廳是可以做考慮來使用
1. 布簾, 這是最常見的選擇, 最常用在臥室, 有隔音的材質款式, 還可以增加遮陽的防光布, 或隱私又能透氣的紗廉
2. 羅馬簾, 材質跟布簾差不多, 但布簾是左右開合, 羅馬簾是上下開合, 若要有更大的窗戶視野(但相對來說隱私保護就少一點), 是可以考慮這款
3. 百葉窗, 最便宜的選擇了, 加上不怕髒也不怕水, 可以遮陽, 有相當的保護隱私效果, 又可以提供不錯的視野
通常是衛浴, 廚房, 辦公室的選擇
4. 木頁簾, 跟百葉窗有相同的使用雨效果, 但既然是木頭做的, 好處是質感棒很多, 缺點就是比較不耐水與油垢了,
客廳與餐廳是可以做考慮來使用
電腦椅
人會願意花錢, 數萬元買床或沙發, 卻不願意花數萬元買電腦桌椅
但以使用時間來排列, 大約是
1. 床 (睡覺)
2. 辦公桌椅或電腦桌椅 (辦公室或做功課)
3. 沙發 (在客廳享受)
好的電腦椅, 除了使用的舒適度不同外, 功能比較多, 透氣度也差很多, 耐用度可能會長達好幾倍,
因此最便宜不見得最划算
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來做選擇
以價位來排電腦椅的等級
$800以內, 算消耗品了, 壽命大概只能1年, 椅墊就坍掉, 隨便去家具行或大賣場就看的到
$1200~1500, 辦公室最常使用的等級, 舒適度不會強在哪, 可是耐用度好很多, 透氣就不會很理想, 還好的是辦公室有空調, 一般用到4~5年以上不成問題
$2500~4000, 若沒有很高的預算, 個人是最推薦這等級, 尤其到這等級或以上, 彈條椅或網子椅, 舒適與透氣度會好很多, 長時間使用下, 屁股都不會覺得不舒服
$10000~15000, 比起上一級, 功能強很多, 譬如調整性很強, 椅背很高, 甚至有震動按摩等功能
$30000~60000 頂級電腦椅, 當然是頂級享受, 假如要把坐在電腦椅上的感覺, 提升到比坐沙發還舒服時, 就可以考慮這種等級
但以使用時間來排列, 大約是
1. 床 (睡覺)
2. 辦公桌椅或電腦桌椅 (辦公室或做功課)
3. 沙發 (在客廳享受)
好的電腦椅, 除了使用的舒適度不同外, 功能比較多, 透氣度也差很多, 耐用度可能會長達好幾倍,
因此最便宜不見得最划算
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來做選擇
以價位來排電腦椅的等級
$800以內, 算消耗品了, 壽命大概只能1年, 椅墊就坍掉, 隨便去家具行或大賣場就看的到
$1200~1500, 辦公室最常使用的等級, 舒適度不會強在哪, 可是耐用度好很多, 透氣就不會很理想, 還好的是辦公室有空調, 一般用到4~5年以上不成問題
$2500~4000, 若沒有很高的預算, 個人是最推薦這等級, 尤其到這等級或以上, 彈條椅或網子椅, 舒適與透氣度會好很多, 長時間使用下, 屁股都不會覺得不舒服
$10000~15000, 比起上一級, 功能強很多, 譬如調整性很強, 椅背很高, 甚至有震動按摩等功能
$30000~60000 頂級電腦椅, 當然是頂級享受, 假如要把坐在電腦椅上的感覺, 提升到比坐沙發還舒服時, 就可以考慮這種等級
電腦桌
根據外觀喜好的不同, 每個人的選擇也不同
個人是把持住幾個原則,
滑鼠與鍵盤要能置於同一個平面, 因此置放面要夠大
除了電腦主機與螢幕外, 也有空間能方便置放印表機
也要有平面提供閱讀書籍以及書寫空間, 達到電腦桌與書桌共用的目的
做參考這款
個人是把持住幾個原則,
滑鼠與鍵盤要能置於同一個平面, 因此置放面要夠大
除了電腦主機與螢幕外, 也有空間能方便置放印表機
也要有平面提供閱讀書籍以及書寫空間, 達到電腦桌與書桌共用的目的
做參考這款
滑鼠與滑鼠墊
滑鼠
現在電腦的執行速度, 已明顯出過大多數軟體與使用的需求,
夠穩定的話, 跑慢一點並沒有什麼影響
人機介面反而變成購買的重點, 譬如滑鼠與滑鼠墊等
要是反應很不靈敏, 就開始想砸電腦了
除了某些高檔用來繪圖或高手電玩的滑鼠外, 羅技一向是我的最佳選擇, 非常超值, 好用又耐操
價位大約分成幾個等級
$400左右, 給文書處理用
$800左右, 長時間使用, 希望有更好的觸感與反應, 尤其當希望是左手使用, 這價位算很不錯的選擇了
$1200左右, 提供非常靈敏的反應外, 功能與人體工學設計
$1600以上, 通常是專業用途或發燒友的選擇
我通常選擇$800左右的價位, 原因之一就是習慣給左手用(個人是右撇子),
左右更能均衡的使用, 刺激右腦, 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方便喔
滑鼠墊
根據耐用度以及移動平順感, 又分成許多種材質與價位
塑膠材質是我覺得較好的材質, (每個人喜好不同, 其餘有布料與金屬等材質)
一般Size(約18x22cm), 大概又分成幾種價位
$100以內, kt.net是目前用到最好的選擇, 效果不比$400~500的差, 雖然耐用度不是很好, 可是這價位就不要太勉強啦
$500左右, 這價位的好選擇很多, 通常是喜好的材質, 買下去通常不會錯
$1000以上, Airpad Pro, 號稱是無敵強的滑鼠墊, 超滑順, 超耐用, 唯一缺點就是貴, 用過很像把肥皂加水放在磁磚上
滑鼠護腕墊
這也滿有用, 長時間使用可以減少手臂以及手腕的酸痛,
品牌太多種啦, 挑自己喜歡的造型就可以了
貴不見得比較好, 我是選擇夠柔軟, 不會變形的款式
滑鼠墊片(鼠貼)
這也一定要買的, 除了可以增加移動的滑順, 也可以增加滑鼠墊的壽命
是有用差很多, 至於該用什麼品牌, 好像差別不大
現在電腦的執行速度, 已明顯出過大多數軟體與使用的需求,
夠穩定的話, 跑慢一點並沒有什麼影響
人機介面反而變成購買的重點, 譬如滑鼠與滑鼠墊等
要是反應很不靈敏, 就開始想砸電腦了
除了某些高檔用來繪圖或高手電玩的滑鼠外, 羅技一向是我的最佳選擇, 非常超值, 好用又耐操
價位大約分成幾個等級
$400左右, 給文書處理用
$800左右, 長時間使用, 希望有更好的觸感與反應, 尤其當希望是左手使用, 這價位算很不錯的選擇了
$1200左右, 提供非常靈敏的反應外, 功能與人體工學設計
$1600以上, 通常是專業用途或發燒友的選擇
我通常選擇$800左右的價位, 原因之一就是習慣給左手用(個人是右撇子),
左右更能均衡的使用, 刺激右腦, 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方便喔
滑鼠墊
根據耐用度以及移動平順感, 又分成許多種材質與價位
塑膠材質是我覺得較好的材質, (每個人喜好不同, 其餘有布料與金屬等材質)
一般Size(約18x22cm), 大概又分成幾種價位
$100以內, kt.net是目前用到最好的選擇, 效果不比$400~500的差, 雖然耐用度不是很好, 可是這價位就不要太勉強啦
$500左右, 這價位的好選擇很多, 通常是喜好的材質, 買下去通常不會錯
$1000以上, Airpad Pro, 號稱是無敵強的滑鼠墊, 超滑順, 超耐用, 唯一缺點就是貴, 用過很像把肥皂加水放在磁磚上
滑鼠護腕墊
這也滿有用, 長時間使用可以減少手臂以及手腕的酸痛,
品牌太多種啦, 挑自己喜歡的造型就可以了
貴不見得比較好, 我是選擇夠柔軟, 不會變形的款式
滑鼠墊片(鼠貼)
這也一定要買的, 除了可以增加移動的滑順, 也可以增加滑鼠墊的壽命
是有用差很多, 至於該用什麼品牌, 好像差別不大
鍵盤
若長期使用電腦, 鍵盤影響了打字速度, 以及手掌與指頭的傷害
長期使用不好的鍵盤, 手掌與手指很可能都有些疼痛
有幾個簡單判斷是否好用或合用的方法
1. 價格... 廢話了, 根據經驗好一點的鍵盤價格, 通常在$500以上, 很好的得在$1000~1500以上
我是都用$1500以上的啦, 嘻嘻~
2. 按鍵柔軟度, 每個人適用不同, 要是手指會出力較大的, 建議使用按鍵下壓力道回饋較大(也就是需要較大力來按)的鍵盤, 反之就買柔軟一點的,
原因是手指力道太大時, 寧可讓按鍵的力道回饋來抵銷, 也不要觸底後在反彈到手指上
因此通常男生可能會優先選擇較硬的鍵盤, 女生選擇較軟的
3. 人體工學鍵盤, 這是強制將鍵盤左右分開成兩個區塊, 而且高低起伏較明顯, 面積較大, 屬於向前傾的款式,
缺點是較貴, 但優點有強迫練打字技巧, 打字速度與舒適度都會得到改善
無奈台灣似乎不流行(歐美挺流行的, 可能是因為手掌大), 近年比較好買的只剩微軟出的系列
4. 機械或薄膜式, 機械式的壽命長很多, 下壓力道回饋較大, 但製造的聲音也比較大, 因此這幾年越來越少見了, 較常見的只剩Acer品牌了(其實也是機械+薄膜的設計)
當難按使得打字很累時, 就表示鍵盤壽命已到...
買個好鍵盤, 打字的舒適度就差很多, 使用後絕對不會有後悔的感覺,
舒服的長時間使用多年, 比難用又短時間內就被敲壞了, 還划算許多!
長期使用不好的鍵盤, 手掌與手指很可能都有些疼痛
有幾個簡單判斷是否好用或合用的方法
1. 價格... 廢話了, 根據經驗好一點的鍵盤價格, 通常在$500以上, 很好的得在$1000~1500以上
我是都用$1500以上的啦, 嘻嘻~
2. 按鍵柔軟度, 每個人適用不同, 要是手指會出力較大的, 建議使用按鍵下壓力道回饋較大(也就是需要較大力來按)的鍵盤, 反之就買柔軟一點的,
原因是手指力道太大時, 寧可讓按鍵的力道回饋來抵銷, 也不要觸底後在反彈到手指上
因此通常男生可能會優先選擇較硬的鍵盤, 女生選擇較軟的
3. 人體工學鍵盤, 這是強制將鍵盤左右分開成兩個區塊, 而且高低起伏較明顯, 面積較大, 屬於向前傾的款式,
缺點是較貴, 但優點有強迫練打字技巧, 打字速度與舒適度都會得到改善
無奈台灣似乎不流行(歐美挺流行的, 可能是因為手掌大), 近年比較好買的只剩微軟出的系列
4. 機械或薄膜式, 機械式的壽命長很多, 下壓力道回饋較大, 但製造的聲音也比較大, 因此這幾年越來越少見了, 較常見的只剩Acer品牌了(其實也是機械+薄膜的設計)
當難按使得打字很累時, 就表示鍵盤壽命已到...
買個好鍵盤, 打字的舒適度就差很多, 使用後絕對不會有後悔的感覺,
舒服的長時間使用多年, 比難用又短時間內就被敲壞了, 還划算許多!
電視螢幕
可參考這篇
如何選擇所需的LCD TV
許多網站都在推薦各家LCD TV, 因此個人推薦只是偏好啦
若沒有預算上限, 日系品牌確實是較勝一籌
若以C/P來比, 個人較傾向於, 主要看第四台就使用兆赫, 若要考慮到看影片或玩電玩就用Benq
如何選擇所需的LCD TV
許多網站都在推薦各家LCD TV, 因此個人推薦只是偏好啦
若沒有預算上限, 日系品牌確實是較勝一籌
若以C/P來比, 個人較傾向於, 主要看第四台就使用兆赫, 若要考慮到看影片或玩電玩就用Benq
棉被
棉被可以分成兩部分來談, 外層接觸覆蓋薄棉被, 與內層保暖用途的厚棉被
在夏天, 單使用外層薄被, 在冬天, 再把內層厚被給包夾到外層被(具有拉鍊可以把內層被給包進去)
外層薄被, 精梳棉是建議的選擇了, 觸感就比一般棉質好很多
內層厚被, 這有非常多種選擇... 棉/羊毛/蠶絲/羽絨/竹碳等等, 各家說法選擇不一, 可能每個人的喜好也不同
之前看了某集推廣台灣竹碳產業的節目後, 就去買竹碳來使用看看, 很輕, 柔軟, 保暖效果確實很不錯, 就推薦一下了
至於該選擇哪間品牌呢? 建議是找100%竹炭纖維棉, 而且有經過紡織中心檢測認證的, 比較有保障
在夏天, 單使用外層薄被, 在冬天, 再把內層厚被給包夾到外層被(具有拉鍊可以把內層被給包進去)
外層薄被, 精梳棉是建議的選擇了, 觸感就比一般棉質好很多
內層厚被, 這有非常多種選擇... 棉/羊毛/蠶絲/羽絨/竹碳等等, 各家說法選擇不一, 可能每個人的喜好也不同
之前看了某集推廣台灣竹碳產業的節目後, 就去買竹碳來使用看看, 很輕, 柔軟, 保暖效果確實很不錯, 就推薦一下了
至於該選擇哪間品牌呢? 建議是找100%竹炭纖維棉, 而且有經過紡織中心檢測認證的, 比較有保障
枕頭
睡眠的三個配備, 床墊, 棉被, 枕頭
平均講起來, 枕頭是算便宜的, 但影響卻最大
常見的分成一些選擇條件
1. 高或矮枕, 每個人喜好不同, 9cm以下算矮, 10~12cm算中, 13cm以上算高
2. 軟或硬枕, 每個人喜好不同, 軟枕好處當然是比較柔軟, 接觸面積大, 壞處是比較不透氣...
3. 波浪(記憶枕)或傳統造型, 個人是偏愛記憶枕,
4. 枕頭材質 (泡棉, 乳膠, 竹碳, 羽毛, 記憶材質等等), 建議都試試看, 個人偏愛乳膠
5. 枕頭套材質, 以摸起柔軟舒服, 質感好與透氣為優先
6. 品牌與價位, 大至分成$500, $1000, $1500, $2000以上等, 價格高不見得一定是喜歡, 可是一分錢一分貨這定律, 在這邊是成立的... 個人傾向於$1000~1500
建議去專門的寢具店試試看!
買到一棵好的枕頭, 睡眠舒適可以減少失眠, 增加白天的精神, 絕對值得!
平均講起來, 枕頭是算便宜的, 但影響卻最大
常見的分成一些選擇條件
1. 高或矮枕, 每個人喜好不同, 9cm以下算矮, 10~12cm算中, 13cm以上算高
2. 軟或硬枕, 每個人喜好不同, 軟枕好處當然是比較柔軟, 接觸面積大, 壞處是比較不透氣...
3. 波浪(記憶枕)或傳統造型, 個人是偏愛記憶枕,
4. 枕頭材質 (泡棉, 乳膠, 竹碳, 羽毛, 記憶材質等等), 建議都試試看, 個人偏愛乳膠
5. 枕頭套材質, 以摸起柔軟舒服, 質感好與透氣為優先
6. 品牌與價位, 大至分成$500, $1000, $1500, $2000以上等, 價格高不見得一定是喜歡, 可是一分錢一分貨這定律, 在這邊是成立的... 個人傾向於$1000~1500
建議去專門的寢具店試試看!
買到一棵好的枕頭, 睡眠舒適可以減少失眠, 增加白天的精神, 絕對值得!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