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保人壽, 小弟是不太贊同啦, 依序來講,
以意外部分的投資與受益來講
人壽保死亡或全殘, 但一般投保的年輕人或中壯年人(非60歲之後), 最可能發生死亡或全殘的只有意外
譬如, 一般30歲得20年花40萬才能買100萬人壽(正常來說得要50年左右才拿的回來),
但花個15萬也能保40年的300萬意外險
300 vs 100萬, 差太多了... 意外險比起人壽險, 保障項目多很多, 不只有全殘
以壽險部分來講
40萬扣掉15萬的意外險後, 其餘25萬做個5%的穩定投資(海外穩定定存就有5%啦), 30年後也超過100萬了, 而且隨時都可以拿回來
去世能領的人壽險100萬, 看的到吃不到, 人都去世了還關我屁事(個人是希望自己去世後, 火葬處理, 骨灰灑灑, 以最省錢又最環保的方式就結束了),
以目前來說, 100萬這數字跟20年前比起來, 已經小很多了, 更何況是50年後... (若以2005年通膨2.3%來嚴格計算, 投保人壽20年的40萬, 在50年後100萬就等於現在的3x萬, 根本沒有賺)
當然可以說100萬不夠, 可以在加保阿, 但同樣的也可以在加保意外與加碼穩定投資...
但要是因為生病去世呢? 那生病的過程中最需要錢的部分, 得靠醫療險, 人壽險也沒啥用....
人壽唯一好處
只有在投保後短期去世或重殘, 可以給予家人一筆金額, 但在重複講一次了...
年輕時(投保後短期)就會去世或重殘, 最有一種可能, 就是意外
40~50年花個15~20萬就得到300萬意外險, 拿的比100萬多很多, 加上所有意外都有金額, 但人壽只有死亡和全殘才有賠償
個人覺得這是更有責任的選擇
推算所有狀況, 除非是投保後的30年內, 生重病而且快速去世, 人壽才較優
接著以實例來計算:
單純說說人壽的問題在哪(完全不提醫療險),
以大多數會投保的平均年紀來推算, 目前約25 year, 以壽命80歲來算, 平均該可以再活55 year
人壽投資40萬會有終身100萬的保障
先討論可能是因為任何意外的死亡或傷害
假如以買300萬意外保險來說, 其15~20萬可以涵蓋前面45年(意外險只給保到70歲),
把其餘的20~25萬去投資, 投資5.x%來算(也不用一堆投資顧問講的8%),
在意外險無法涵蓋的後面10年時(甚至更之後), 就已經有200萬左右可以拿了, 而且是可以隨時領出,
不用等到死亡或全殘, 才能領回那種看的到摸不到的東西
這段期間萬一您只意外傷害一部份, 譬如斷根手指或斷隻手等等, 或是毀容, 燒傷等等, 意外險至少有一部份的給付, 但人壽嘛... 就沒了
可以想想看出意外時, 是小部分傷害, 還是死亡或全殘的機會較高?
結果大致如下:
45年內(附加上非死亡或全殘的傷害賠償) : 45年後 = 300 + 0~200萬(投資) : 200萬~(投資) vs 100萬 : 100萬, 差太多了吧... 請比較黃線與淺藍線
主要的死亡原因, 除了生病, 意外, 還有自殺,
因為自殺可以自我控制, 就不討論這, 何況人壽可能沒保自殺身亡?
接著就是最容易的生病死亡, 某些人壽險是有提供說, 當鑑定為即將死亡的絕症時, 就可以領回人壽險了,
要是在您投保的30年內發生這種事情, 這時人壽就比較有用了,
但這只限於會死亡的狀況喔, 要是生病卻死不了, 那人壽也沒用
對大多數人來說, 中壯年以內會因為生病死亡的可能性有多高呢?
當然不能說不可能啦, 但這時就可以自我去衡量了
還是以剛剛保人壽的的40萬, 拿去保意外15萬, 剩餘25萬投資來算(也同樣以5.x%來算), 比較因為疾病死亡的所得, 結果大致如下:
30年內 : 30年後 = 0~100萬 : 100萬~ vs 100萬 : 100萬
感覺起來似乎也沒輸~ 在中壯年以前, 因為疾病死亡的機會就不高阿, 撐過這30年後都是您賺到的了,
之後會有超過100萬來支付醫療或做更多事情, 還多賺到10~20年的300萬意外險
以上分析有個漏洞, 就是把買人壽/意外險/投資, 都是一次買斷
不過, 實際上買人壽是20年付完, 意外險是40~50年付完(意外險的分攤時間長一倍),
而且意外險保障的項目比人壽多太多, 因此相信這樣比較也不會差太多
可以問看看, 保險公司靠人壽險賺了多少, 靠意外險與醫療險賺了多少, 就知道該把重點放在哪了
因此個人是傾向小額終生+大額意外+大額醫療
但人壽額度會限制某些附約項目或額度上限,
於是在保自己希望的人壽低額度時, 得先問清楚
38 意見:
補充一下壽險理賠自殺的規定(以南山為例)
http://www.nanshanlife.com.tw/webapp/NanShan/public_site/index_main_ad.jsp?MenuId=company.open&URL=/public_site/company/open/prod/exclusion_comprehensive.htm
二、被保險人故意自殺或自成殘廢。但自契約訂立或復效之日起二年後故意自殺致死者,本公司仍負給付「身故保險金」或喪葬費用保險金之責任。
這篇文章的前提就錯了,後續推論雖然很精采,但失之偏頗
前提為:人壽保死亡或全殘, 但一般投保的年輕人或中壯年人(非60歲之後), 最可能發生死亡或全殘的只有意外
就以兩份數據來看
我國勞工的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http://www.iosh.gov.tw/data/f5/news961031.htm
臺北市主要死因年齡別死亡概況
http://www.health.gov.tw/Portals/0/%E7%B5%B1%E8%A8%88%E5%AE%A4/%E8%A1%A84-6%E5%8D%81%E5%A4%A7%E6%AD%BB%E5%9B%A0.xls
可以看到因為意外或是事故傷害而死亡的人數,都遠較疾病來得低
這跟一般人的認知有差距,因為一般人都是看電視來推論,而非真的由大量的數據來分析
這也是為何意外險的保費便宜的原因,因為發生的機率低,當然終身壽險的保費是貴了點,這是因為費率結構的關係,但定期壽險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保費不貴,保障更全面
當然意外險也不可偏廢,這才是完整的規畫
就回覆一下了,
請問當一般人有重大疾病時, 想的是有沒有足夠的錢付醫藥費? 還是想有個安葬費或留給繼承人一筆錢呢?
要是前者, 在醫療死亡之前, 需要大幅支出的狀況, 遠比醫療死亡(低於0.59%)的機會高太多了, 人壽險也不見得會付帳買單醫療費用(應該是大多不會), 因此先該將醫療死亡部分給排除, 這才能作正確的比較
寧可將人壽險的預算, 拿去做穩定投資, 或是投保醫療險, 先賺取醫療費用, 才是更符合需求
至於意外險的部分, 那表列的只能表示意外死亡的機會不高, 但沒有列出意外傷害的比例, 人壽險也只有賠意外死亡, 但意外險是賠了大多數的意外狀況, 關於這點在原文中已有詳細描述
保險本來就是為人生的風險做準備
這不外乎老、病、死、殘
人身保險也有四類:年金險、醫療險、壽險、傷害險
就是為了來對應人生的四大風險
這本來就不可偏廢
人壽險本來就不是用來做醫療或意外傷害的用途
相反的,意外險和醫療險也無法完全替代人壽險
你在文章中也說過,人壽險的最大好處,就是用來照顧家人的生活,但年輕時,會去世或重殘,因為意外的可能性反而很低,相反的,因為疾病而去世的比例是很高的,所以用意外險來規劃家人的生活需求,這完全是錯誤的觀念,
當然,如果你完全不重視你的家人,也不在乎他們的生活,那壽險對你的意義自然很低,也許也不重要
"但年輕時,會去世或重殘,因為意外的可能性反而很低,相反的,因為疾病而去世的比例是很高的"
老調重談了, 對以上這句並不認同, 先講意外部分,
雖說因意外去世很低, 但因為意外而造成傷害的機會卻很高(除非你認為意外造成傷害的比例也很低), 意外險便宜又能補償大多數的意外, 但人壽險卻沒辦法
接著再來聊疾病部分, 年輕時因快速疾病去世的比例, 遠遠低於各種疾病大量耗損家產的比例(除非你也否認這句話)
除非是很急性的病, 又能導致短時間內死亡, 人壽才可能得到較多的賠償, 其餘都是醫療險勝出
即使有健保勞保, 但只要不死, 醫療保險得到的好處都明顯比人壽高
因此該把保險重點放在最需要的地方上, 也就是意外與醫療, 而非人壽
"如果你完全不重視你的家人,也不在乎他們的生活"
對這句話也不認同, 就是很重視, 所以要在生前不要帶給任何負擔, 而不是死了才給補償, 那已經為時已晚
我的觀點很簡單
就是這三種險種都很重要,不可偏廢
至於你所提的順位問題,這本就因人而異,沒什麼好辯的
另外買不起終生壽險,可以買定期壽險,保障相同,保費更低
至於那一種險種比較划算的問題,我相信你可以去保發中心看一些統計資料,相信你可以得到更多的想法,你覺得你有可能比精算師更會計算這些成本支出的部份嗎?
精算師會懂得如何幫保險公司賺錢, 主要並不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思考
文中有提過另外一種很簡單的想法, 想想看有多少保險公司是靠人壽險賺大錢, 有多少是靠意外或醫療險賺大錢, 就知該買哪種險了
因此對大多數人來說, 還是以意外與醫療較為重要, 先考慮完, 在考慮其他險種, 若是連意外或醫療都不想買, 也不用買人壽了
關於你的很多觀點,都是錯的
我還是建議你去保發中心看一看統計數據,這些網路上都可以查得到
我舉個例子,以95年而言,壽險的保費收入大概是理賠金額的 2.2倍,意外險是3倍,而醫療險則是大於4倍
保險是一門統計的學問,如果不看數據,只憑印象發言,是很容易失之偏頗的
另外,我並沒有說壽險比醫療險或意外險重要,這些都是看個人需求
不要留給家人負擔,不僅僅只有生前,如果能兼顧,那不是很好嗎!!
那就挺奇怪了, 跟一堆保險員談過, 怎麼都是積極賣我人壽險, 而不是醫療或意外
想必保險公司能賺更多錢, 保險員也能抽更多佣金吧?
半年前曾將ptt保險版近15000篇討論給看完, 主推共識也是先以醫療險與意外險為優先考量, 人壽險是陪襯, 建議對此爭議有興趣的朋友, 也可以去那討論版看過一遍, 再來下結論也不遲
要是很夠錢, 能買足夠的所有保險, 能生前與生後都兼顧到家人生活, 那就不用買保險了, 因為錢夠多,
譬如若你現在手上有幾千萬(甚至數億), 能留給家人, 那還需要買高額保險嗎?(除非是為了避遺產稅)
見仁見智了, 個人的選擇是不會
能在身前不給家人任何負擔, 就已經對的起家人, 若要留什麼好的遺產, 那就想太多了
"要是很夠錢, 能買足夠的所有保險, 能生前與生後都兼顧到家人生活, 那就不用買保險了, 因為錢夠多"
這句話可能有爭議, 先解釋一下
什麼叫做很夠錢呢? 那就以年收入有百萬來說, 那想必買百萬人壽也沒太大意義, 那該買多少呢?
要是以許多保險公司說的1/10, 那就是10萬付人壽保費, 半年前問的資料, 大概可以買到500萬人壽, 20年大概會繳了200萬
但以這個收入(假如年存40~50萬, 以及累積利息), 只要能在10年內不去世, 就一定能超過500萬
要不要賭那個每年0.138%, 就算是10年 1.38%(當然不是這樣算, 但也相差不遠), 那保險公司賠的500萬, 自己也能賺到給家人了, 而且可以活用不被綁死
因此, 是否有那個必要性, 要透過保險公司與人壽保險, 來給家人一些身後的金錢支助, 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疑問?
既然你有去看ptt的保險版
那不妨看看 elvies 的文章
也許會有不同的看法
另外既然你有時間看完 15000篇的文章,不妨也抽空去看看保發的文章,相信也會有很多收獲
所有的保險都是因為需求才要購買
如果沒有需求,自然沒有需要
也許壽險你沒有需求,所以沒有需要
但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沒有
如此而已
另外你提到,所有的業務員都想賣你壽險,他們賣的是單純的壽險,還是儲蓄還本險或其他險種呢?
壽險不是只有終身壽險,還有定期壽險
既然你一年能存40~50萬,那拿個 2萬來做停損,保個十年的定期壽險
十年的成本是 20萬,十年後你一樣可以存到500萬,就算發生風險,家人一樣有 500萬,這才是完整而全面的規劃
一個好的理財規劃師,不是在教他的客戶去賭,讓客戶面臨風險,而是幫助他以最少的成本,達成他的理財目標,你說是嗎?
不見得是需求, 當時仔細與身邊投保的人聊過, 許多買了較高額人壽險的朋友, 後來問之下都後悔了(並非在解釋我的想法後), 甚至我幾位親戚在繳幾期後, 都停繳了
只是當初不瞭解狀況, 加上保險員的鼓吹之下
保險員優先想賣的是壽險或是投資型壽險, 附加賣的是醫療險與意外險, 為啥這樣說呢?
當我要求將壽險降到最低時(還能維持個人要求的醫療險額度), 臉色通常不太好看
要是醫療險這麼好賺, 何必用人壽險去綁住其最高額度呢?
單獨賣醫療險, 不就好了?
沒看到ptt版上elvies, 關於主推人壽險的文章, 再請指點了
"一個好的理財規劃師,不是在教他的客戶去賭,讓客戶面臨風險,而是幫助他以最少的成本,達成他的理財目標,你說是嗎?"
這句話說的不錯, 定期壽險就沒有研究過了, 也是一種選擇, 個人猜是沒有沒這麼好賺, 所以也沒保險員主動提起過(我跟5間保險公司, 6位保險員談過投保)
不過, 有位朋友就是這樣保的, 想法也與你說的這篇相同
題外話, 要是對保險考慮的這麼仔細, 可以分點心思去研究飲食營養品, 畢竟防範於未然
個人就是從這想法著手
雖然目前醫療險的理賠金額/保費遠比壽險低
但壽險佣金率卻比醫療險高,這個原因很多,但最明顯的你看一下保費收入的差異就知道了
假如有兩家店,一家資本額1億,可以賺一半的資本,一家資本額1000萬,可以賺7成的資本,那一家店賺的錢多?
假如你不用出本錢,你要當那家店的老板?
而這還不計入,這些現金進一步可帶來的投資效益
近一年前談的醫療險, 實支實付與終身合計, 付個20年, 普遍大約是40~50萬
100萬的終身人壽, 20年也大約是付了這個數字
兩者付給保險公司是差不多(當然這也不能一概而論, 因為買高額終身人壽的, 應該是比高額醫療險的多, 不過保險員開給我的大多是此數字範圍)
保險是服務業, 不是製造業,
製造業會考量即使利潤高, 但量少就不想接單, 因為生產線拿去接量大但利潤低的, 還會更賺(更改產線會浪費許多時間與成本)
但要是不需啥配備成本, 也不用佔住生產線, 那當然是啥單都接, 尤其高利潤的更好, 不可能因為高利潤但因總金額偏低, 就不接了(一般的人壽或醫療險也不是以高收入客戶為目標, 而且第一段也說, 醫療險的金額也不低了)
你不願意買終身壽險,但卻願意花大錢花終身醫療?
可以說說你的想法嗎?
你為什麼不買定期的醫療險,然後用投資來賺取醫療費用呢?
醫療險的作業成本是比較高的,所以保費和理賠間的差額,不全然是淨利,這樣你了解嗎!
這只能說,你付醫療險的每一分錢,真正用在理賠給保戶身上的,反而比壽險來得少
要買醫療險, 不買終身壽險, 這問題已經在blog中已有詳細解釋, 因為內容過長, 就不引述
實支實付也算是定期醫療險,
至於住院定期醫療險, 是將繳費分期延長, 總金額不會比住院終身醫療險便宜,
等於是讓保險公司賺利息, 投保人賺75~80歲以後聊勝於無的保障, 看取捨, 沒說一定好壞
而且現在也沒終身醫療險了, 所以聊這個也沒有太大意義
不知道醫療險的作業成本會比人壽險高多少比例? 要是在保費相同的狀況下, 而作業成本高很多, 甚至佔保險費用的相當比例(等於是高比例的保費都拿去作業, 而不是用來賠償保障)
那保險公司也該好好檢討, 這樣就失去保險的意義了
我很驚訝計算這麼仔細的你竟然用總金額來計算終身醫療和定期定額醫療險的保費差距
要知道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就像你在終身壽險說的,如果把這些錢省下來自己拿去投資,這樣更有效益,所以你在計算保費時,不要忘了折現的概念
70歲時一萬元和你現在繳終身醫療的一萬元差距是很大的,假設以 n=50,i=2%(設定為定存利率),FV=10000 來計算,70歲的一萬元才相當於現在的 4102左右
老實說,我的客戶有很多都是理工和商學院的人士,只要看了上面的計算,他們都會捨棄終身醫療,因為一來保費貴,二來它的保障在50年後根本沒什麼用
所以,我建議你,把終身醫療停掉,改買同樣保障保費更低的定期定額醫療,保障不變,你多更多的錢可以投資
其實現在還有終身醫療險, 只是有個額度限制, 會不會用完那總額度限制, 就看自己的評估了
印象中, 當時談的總額度大概也有總保費的十倍
blog中就有一篇談通貨膨脹, 可以參考看看
雖說現在的1萬, 到時變成了4千, 但4千多少還是有幫助, 加上醫療技術的時代進步, 現在高貴藥材與儀器的使用, 會越來越便宜(同樣等級的藥材/儀器不太會隨著通貨膨脹而漲價), 也就是到時的4千, "可能"享受現在1萬的藥材和儀器
前文提到的實支實付醫療保險, 這算是定期定額醫療保險, 也同時投保了,
要不要選擇終身醫療保險, 見仁見智
而且你認同通貨膨脹的話, 那終身人壽更不該保了
個人不建議投保終身人壽險,
至於醫療或意外險, 這點就看個人需求, 個人是推薦但非必保(可以評估自己的生活與工作環境, 個性, 飲食習慣, 家族遺傳, 承擔風險的能力等等)
我想你是不懂金錢的時間價值的
也不是很懂保險
醫療險大致上分兩種,實支實付和定額
定期定額醫療險和終身醫療的關係
就像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的關係
(終身醫療只有定額,沒有實支實付)
他們一個終身,一個定期
一個貴,一個便宜,
但以現階段的保障來說,都是相同的
如果我是你,我會解掉終身醫療
你的終身醫療年繳 13500元,但要擁有相同保障的定額醫療險,可能只要四、五千元
假設將差距 8000元拿來投資,用你常舉的 5%來說,你可知累積到 75歲,會有126萬元,拿來應付老後的醫療費用絕對夠用
另外,你還有一個觀念是錯的
終身醫療並沒有賠藥材和儀器(例如是心臟支架之類)的使用
建議你再回去看清楚,不要弄混了
只有實支實付的醫療險才有這方面的理賠
終身壽險和定期壽險,雖然保障相同,但終身壽險有一個好處,就是它是有價證券,你需要錢時,無論是解約或是貸款,都可以應急,但到底要買那一種,還是看你的需求和預算來考慮
但終身醫療,除了高額的保費外,和
定期的定額醫療保險相比,在 75歲前並沒有提供更高的保障和其他的好處,不如買定額醫療險,省下來的費用再拿來做老後的醫療,這才是比較好的規劃
終身醫療確實沒有賠藥材和儀器, 這是記錯了(個人不是混這行, 時間太久就忘了)
當時也保了實支實付醫療險
日額$2000的住院醫療, 出院後根據再補貼$1000 x 住院天數, 手術費12萬額度(2007.6月時投保, 年保費是$1.6萬), 不知道現在這樣的定額住院醫療險要多少錢呢?
前面已經說過, 個人沒認為一定要終身醫療, 若如你說投保定額醫療險, 也是不錯的選擇, 是看個人需求
較反對的只有人壽險, 而你針對終身醫療險窮追猛打, 似乎也搞錯方向了
你舉的複利例子, 我也認同, 因此較不常生病, 或有自信能處理掉疾病狀況(本blog有類似的話, 請再仔細閱讀了), 也可以不用保醫療險了
再想想看人會為何而窮? 不外乎是經商投資失敗, 高額醫療費用, 天災人禍失去家產等, 殘廢失去謀生能力等等, 很少聽過會因為家人死亡而變窮的(除非全家都靠他維生)
醫療要花大錢的機會, 遠比死亡要花大錢的機會, 要多太多了, 所以是該先保個能保本的保險再說, 把更受用的醫療險/意外險, 放在人壽險之前
我想你反對的是終身壽險的高保費,而非壽險,之前已提過,這方面可考慮定期壽險,你的朋友也是做此考慮,不是嗎?
所以,我認為有需求的人,還是該投保人壽險,至於要做多少的終身壽險,就看個人預算,但最重要的是滿足客戶的保障需要,你說是嗎!
另外關於定額醫療險的問題,每一家的給付內容都有所不同,我們的病房給付為 3000元的情況下,手術費用最高為 225000,加護病房為 6000元,門診費用為 900元(因為我們沒有出院療養費用)
這樣費用大約為 7290元
差距大約為 8000~9000元左右
若壽險保費/保額很低, 使得算出來結果, 會比拿去做穩定投資還更划算, 當然就會有不同結論, 不過這也是不可能的事, 不然保險公司賺啥
就自己評估在30年內(每間保險公司的評估年份應該也不同)會死亡的可能性了, 期內死亡就是你賺到, 之後就是保險公司賺到
要是覺得可能死亡的機會還不少, 那就保吧
若定額醫療險不會隨著年紀而明顯調整費用的話, 或認為老時也不需要用到那個通貨膨脹後的醫療保單, 確實是個好選擇
你對保險的觀念還真是怪
保險不是用來賺錢的,是用來停損的
風險管理就是把損失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如果做得好的話,這範圍應該就是保費,也就是風險管理的成本
難道工廠保火險,車子保車險,還有強制第三責任險都是為了賺保險金嗎?
你怎麼不說萬一沒有用到,那第三責任險還真是虧大了?
你買醫療險,不也是希望將損失控制在保費內嗎?一旦生病時,所有的費用由保險公司來出嗎?這也是停損的概念,難不成你真的那麼希望賺回保費嗎?
"要是覺得可能死亡的機會還不少, 那就保吧"
我對這句話感到很不以為然
試問有誰能真的評估這個風險呢!!
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你為什麼現在要買醫療險,難不成你覺得你明天、下個月、明年就會發生醫療的風險嗎?你身旁的長輩中,難不成每個人在你這個年紀時就生病住過院嗎?想必一定沒有吧!既然如此,你為什麼不晚一點再買醫療險?這段時間把錢拿去做投資就好了啊!!說不定你到50歲,都不會用到住院的部份呢!!
關於保費/理賠的問題,我之前已經給你看過數據了,就數據上,醫療險的保費用在理賠的比例反而比壽險還少,意外險更是少,那你現在知道了,你還會願意保嗎?為什麼?
你說的沒錯, 保險就是用來停損, 而不是要用來賺錢,
也沒要賺取保費, 只是要自己評估每種項目對自己的C/P
真正需要錢的是出事的人, 不是死後的家人, 所以才不該保人壽
就拿我直屬家人的例子(到祖父那代), 全部重大手術的醫療費已經到達3百萬以上了(健保也付掉了一半), 但卻沒有一人是年紀輕輕死亡或全殘, 那請問該保醫療還是該保人壽呢?
又回老問題, 為啥保險公司買好賺得醫療險時, 一定要綁人壽呢? 請你公司賣個不用綁人壽的醫療險吧, 要是嫌額度不夠, 賺得不多, 那就把基本額度調高, 調高到醫療保費與人壽保費一樣高
保險, 當然是先保重點, 其次再考慮投保心有餘力的項目
要是硬要去保所有保險項目, 那可能就付不出來保費, 保險員也可以要你連火災地震戰爭一狗票有的沒的全保了, 要是不保就說講"試問有誰能真的評估這個風險呢!!"
個人不太信任保險公司或保險員的算法,
若要是醫療險有這麼好賺, 也不會一直調漲,
在政府要求停辦之前, 早有一堆保險公司停辦終身醫療險了
"個人不太信任保險公司或保險員的算法,若要是醫療險有這麼好賺, 也不會一直調漲"
我覺得在一連串的討論中,你全憑印象發言的方式不太可取,我所舉出的數據全都是來自保發中心,可以告訴我你為什麼不相信保發的統計嗎?
我本身是學科學出身,雖然現在從事保險,不代表我失去了我固有的科學訓練,請用證據來說服我,不要用印象,用印象是不能發表論文的
保發中心的數據明確顯示
醫療險的保費使用在理賠上的比例比壽險還要低很多
但這不代表醫療險賺得比較多(這是基本邏輯概念),事實上醫療險很可能因為其他作業成本的關係,其實比較不賺錢,甚至賠錢,所以保險公司才會搭配壽險,因為壽險進帳的大筆現金流,可以拿來做投資
但這不代表,醫療險你花的保費就比較划算,因為用在理賠上的比例還是比較少,保發中心的數據很明確的說明了這一點,你不相信我也沒辦法
我說明這一點,不是要說醫療險不值得買,我只是要反駁你認為醫療險比較划算的想法而已
"真正需要錢的是出事的人, 不是死後的家人, 所以才不該保人壽"
關於這個部份,我尊重你的意見,因為這很可能是你真實的狀況,但請你不要犯了邏輯上的錯誤,以偏概全,以為自己的狀況就是所有人的狀況,買保險的確是要買自己需要的部份,你不需要不代表別人不需要,以你親屬的例子的確醫療險幫了不少的忙,但也有很多的家庭在失去經濟支柱時是靠壽險來維持他們的基本生活,所以我才說不能偏廢
還是你認為壽險根本幫不上這些家庭的忙?
討論歸討論,流於意氣之爭就沒有意義了
另外你也可以看看這個部落格的文章
可以加強你對保險的認識
http://blog.udn.com/kerrier/821750
"所以保險公司才會搭配壽險,因為壽險進帳的大筆現金流,可以拿來做投資"
說到真話了, 對保險公司來說, 壽險才好賺(或以錢滾錢)
追根究底, 對保險公司好賺的保險項目, 保險員抽的也一定比較多, 這個好賺的保險項目, 一定要努力推薦的?
(當然賺較多, 也會是你說的較有用, 不過在利益之下...)
至於不好賺的終身醫療就停辦了, 後來政府出來說可以繼續賣這保險, 也沒見到哪間保險業者續賣
我沒見過身旁有任何透過人壽險來維持家人生活家計的例子
但醫療險卻是常見, 年紀輕輕(20~40 year), 得到癌症, 重大手術的已有好幾個例子
回到那篇那篇blog文章, 個人覺得是偏蓋全了, 以那樣的說法, 就是其餘因意外傷害, 但沒全殘也沒死亡的所有人, 都不需要救助(人壽險沒保這些項目),
100人中的93人. 都是快速死亡, 不用鉅額醫療費等生前的其他支出?
要是以上都成立, 那篇文章講的就是對的
與保險研究所畢業的朋友聊過(沒從事保險業), 建議我先把重點放在醫療和意外, 不用去管人壽
所謂旁觀者清, 比起保險員, 個人優先相信對保險做過深層研究, 但非從事保險業的人
"事實上醫療險很可能因為其他作業成本的關係,其實比較不賺錢,甚至賠錢", 你又講出真話了, 就是指保險公司辦事效率太低, 作業成本佔了保險金額的很大比例, 浪費了保險人的資源
我本來一開始就跟你說實話
你有見過那個業務可以跟你引經據典拿這麼多資料跟你討論嗎?
如果你還要以小人之心度君人之腹,那你的器量也太小了
"你又講出真話了, 就是指保險公司辦事效率太低, 作業成本佔了保險金額的很大比例, 浪費了保險人的資源"
醫療險的作業成本本來就是比較高,這個部份很容易了解,你覺得壽險一生會理賠幾次,醫療險會理賠幾次,醫療險理賠次數多,有時還要調病歷,成本高本來就是正常的,如果你認為這是保險公司效率太低,浪費要保人的資源,為什麼你還高高興興的去投保,還說這是最值得的部份,這不是前後矛盾嗎?
事實上,醫療險保費用在理賠上就是比較少,如果你看不懂那個數據,就請你朋友幫你一下,這樣會快一點
另外壽險好賺的原因,我在3/5的留言就告訴你了,也從沒有否認一點,你現在才了解,是不是太慢了一點
個人跟好幾個在保險系研究所授課的教授談過,他們都覺得有需要的話,壽險和醫療險都應該並重,從沒有一個教授會說壽險是不值得保的,不知道你同學的指導教授是那一位,讓我打電話去問問看,是不是贊同你同學的看法
如果你的同學只是針對你的狀況做建議,那就不是大多數人的狀況,請不要以偏概全喔!!
這句話滿諷刺的,
賺這麼多錢的保險公司與保險員, 對個精打細算的客戶說, "不要算的這麼精了, 我們都幫您算的好好"(自己也賺的飽飽), 不要再以"小人之心度君人之腹,那你的器量也太小了", 給它保下去就是了?
要是保險公司與保險員都幫客戶精打細算, 也不會賺這麼多錢了(你也承認壽險好賺了),
基本上, 是個很賺錢的行業, 還要打扮成慈善事業, 也真是辛苦了
調個病例或調查相關費用, 會佔醫療險數十萬保費中的相當比例, 真是難想像,
可以請你列出完整的相關手續明細費用, 否則只是單方說法, 一般人是很難相信的(當時我向保險員要過, 以及給個歷年該保單的所有投保金額與理賠金額名單, 想當然爾是不會給)
九個月之前, 投保時, 請教了一些非保險行業的朋友(十位以上), 沒給他們預設立場或想法
結果沒任何人贊成要投保壽險(就算已經投保壽險的, 也是大多無奈的表示應該不要保, 少數持中立),
意外與醫療險部分, 也只是有些人贊成, 有些人保留, 差不多各半
不知這事實狀況是怎麼造成的了?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以偏蓋全, 但也可能是冰山一角
要真的如你說的這麼好, 那當時應該大多朋友都會對我說"有保險真好, 給他保下去就對了", 我也不用來發表這些文章
或你可以說, 享受到保險好處的得到年紀一定之後, 但年齡層在40~60歲的好幾位朋友, 也沒任何人贊成投保人壽
說要等到70~90歲再來享受保險好處, 活的夠本也賺夠棺材本了, 保險的價值已經沒這麼大
再說, 該投保的該是年輕人, 要是無法使大多年輕人認同保險的好處, 那也沒用
那朋友(非同學, 因為我不是讀保險)針對大多狀況下的心得, 他家人也都這樣保
對於我提出的一些問題, 回答都有缺陷或非正面, 再聊下去也是沒有交集
在這個社會上,開業本來就是要賺錢的,保險公司不是公益慈善機關,銀行不是,你家附近的早餐店不是,7-11也不是
但保險這個行業可以持續這麼多年,可以合法的成立公司,甚至還有大學科系和研究所可以唸,它的重要性自然不在話下,只是在台灣,因為某些老公司一開始給民眾不好的印象,所以讓這樣的東西被誤解
沒錯,不是每個保險員和保險公司都替客戶精打細算,這本來就是事實,而且在保險業還特別嚴重,這也是很多保險公司的文化和制度造成,例如過度強調首年佣金,或者在佣金比率上動手腳,讓業務員推行特定商品,這都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不代表保險不好,而是因為台灣早期的保險都是人情保,老實的人做不贏退佣的人,誠實告知的人反而輸給信口開河、隨便承諾的人,於是劣幣驅逐良幣,我在這裡引經據典,給你數據,被你說成是大騙子
"調個病例或調查相關費用, 會佔醫療險數十萬保費中的相當比例, 真是難想像,"
醫療保險的成本很多,人事成本很重,我已經舉出理賠和保費的比例給你看,說明保費理賠到保戶身上就是比較少,如果你覺得我騙你,你大可去問問你那個讀保險所的同學,或是大學的教授,這樣你就不會有先入為主的立場了
至於列出所有保戶的理賠資料,想也知道不可能,如果你是保戶,你會希望你的理賠紀錄可以輕易被一般人調閱嗎?
"九個月之前, 投保時, 請教了一些非保險行業的朋友(十位以上)"
我誠心的建議你,既然有求知的精神,就去問問專家,大學裡有很多學有專精的教授,你可以問問他們,需不需要幫一個家庭最重要的經濟支柱投保壽險,由公正專業的第三人跟你說明,應該會比較客觀
另外,還請你告訴我,你那保險所的朋友,他的指導教授是那一位,讓我可以去請教他的意見,看看他是不是贊成你的意見,好嗎?
如果你還是不願請教這些公正客觀的第三人,只願諮詢你週遭的朋友,那我想這個討論當然是沒有交集,因為專業人士和一般人的見解不同,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你說對了, 保險業本來就是要賺錢, 不然世界上一些知名保險公司的資產怎麼會這麼多
不過保險業者對客戶可不能這樣講, 都說是為你好嘛
我沒說過你是大騙子, 而是既然保險公司賺這麼多, 那能這麼簡單就相信保險業者的單方面說法
不給每個保單的明細也沒關係, 那可以給個統計資料嗎? 一般人壽或醫療險保單的全額收入, 投資收入, 保險員抽佣金額, 賠償支出, 工作項目支出等, 最後是保險公司的淨利
保險員是保險公司的專業人士, 不見得是幫客戶精打細算的專業人士,
不然請你介紹個不抽佣金, 也不是保險業者的專業人士, 可以幫忙對各保險業者的各保單, 做個徹底的規劃分析與推薦
我自認是還沒那專業能力, 不過若有朋友有這需求, 可以分析給他聽, 不收任何佣金, 這倒是還做的到
週遭的朋友, 既不是我也不是保險業者, 當然是第三人了,
買了保單, 冷暖自知
也不用專業人士來跟他講那是冷的還是熱的
在我當我保險員的傲客後, 之後還幫他找客戶(怪的是從沒人提到要買人壽), 談成2張符合那些朋友的需求, 也符合大多數人需求的保單
在滿足我提出的所有問題之後, 才有自信能說服別人
但若那保單, 朋友能隨便提出一些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之下, 當然我也不可能再去推薦
另外, 建議你把精力放在找你的客戶上, 遇到我這樣的傲客, 在能提出解答之前, 花在多時間也沒用
要是你能提出解答, 讓我對那保單提不出任何我能想到的疑問(而不是質疑我的問題), 我也可以幫你推薦保單
"不過保險業者對客戶可不能這樣講, 都說是為你好嘛"
麥當勞賺了很多錢,麥當勞的廣告說"麥當勞都是為你",你也要去抗議麥當勞嗎?
賺錢不是罪惡,罪惡的是不當的業務員,所以你應該是抗議業務員和那些縱容業務員亂賣保單的業者才對
至於保費和理賠的明細,保發中心都有
http://www.tii.org.tw/fcontent/database/sta_test2/genrep_selectG.asp?Class1=53
人身保險年度業務統計(數年併列)
最近五年人壽保險業保費收入(2002-2006)
http://www.iiroc.org.tw/report_test/3030/PDF3030_2006.pdf
最近五年人壽保險業保險給付(2002-2006)
http://www.iiroc.org.tw/report_test/3040/PDF3040_2006.pdf
"一般人壽或醫療險保單的全額收入, 投資收入, 保險員抽佣金額, 賠償支出, 工作項目支出等, 最後是保險公司的淨利"
我所提的數據只有保費收入和保險給付,至於投資收入,工作項目支出等等,並沒有分險種的統計,因為收入一定是一起拿去投資以及支付營業的支出,並不可能分得那麼細,這點應該是很合理的
"不然請你介紹個不抽佣金, 也不是保險業者的專業人士, 可以幫忙對各保險業者的各保單, 做個徹底的規劃分析與推薦"
我認識一些專業人士,例如 CFP,不過應該沒有不收費的
專業人士的服務都是要收費的,律師諮詢要諮詢費,醫師看診也收費,對專業人士而言,時間就是金錢,他不接你這個Case,他可以有其他的收入,所以除非是小問題,不然付費是很合理的
你可以去參考國外 CFP 的制度,看看他們是怎麼收費的
關於壽險保額的問題,你可以看一下這兩則新聞
保障少國人壽險保額平均128萬
http://blog.roodo.com/wugu9999/archives/4297219.html
請為家庭保單做體檢
http://blog.roodo.com/wugu9999/archives/4297241.html
壽險對一個家庭的經濟支柱而言是很重要的,對於有需要的人,我還是認為該投保人壽險
所以, 聽到麥當勞那個廣告, 我是有點反彈
尊重你的看法, 不過在提出致命的條件之前, 人壽對我來說還是沒有吸引力
譬如舉幾條, 要是能滿足, 人壽一定是很好賣
1. 非自然死亡的比例能達到1%以上, 要是0.1%以下...
不過這也是看人感覺啦, 而且要是比例這麼高, 保費也會大漲了
2. 人壽的保證利率要有個水準
問一些朋友說若有5%保證利率的投資, 10年內就可以贖回, 都不見得要買了...那還能說啥
當然是講保險又不是投資, 不過人也是滿自私的, 先想自己再想家人了
3. 大多人都為了購屋, 教育費與生活費在苦惱,
100萬人壽, 一年要少說繳2萬多, 已經是大多人一個月的薪水了(所以較認同定期定額人壽)
講那個健保超低的保費, 我覺得非常超值, 但與網友討論過, 卻有許多人不認同...
這也是現實狀況
由保費和理賠的明細, 看的出來保險公司賺滿多的, 呵~
關於第一點,保險的原理是基於損失分擔的原則,不管是醫療險或是壽險都是一樣的,你覺得壽險的機率低,但它理賠的金額相對於保費是比較高的,你覺得醫療險的機率高,但它理賠的金額相對於保費是比較低的,所以對你而言,所謂的吸引力應該不是機率,而是壽險你用不到罷了,很多家庭還是需要的,買不起終身壽險可以買定期壽險,至少現階段,還是可以給家人足夠的保障
關於第二點保證利率的問題,我想你的朋友對於理財的觀念都不是太好,他們都是把保險當作投資來看了,保險本身是一種避險的方式,而避險本來就是需要成本的,這在投資上也是一樣,你多看一些投資的書,絕對都會提到這方面的概念
基本上健保比較偏向社會福利,而非純保險,所以它才會超值,所以它才會虧損,所以未來健保勢必會朝調高保費,增加自負額的方式來走,因為目前的方式道德風險很高,至於網友的意見聽聽就好,大多數的網友都不是這方面的專家,話說五百年前,哥白尼認為地球是繞著太陽轉時,被大多數的人視為異端,支持他的伽利略也被判終身監禁
至於壽險重不重要,簡而言之,現代保險的基礎都是建立由壽險而來,如果它不重要,就不會是第一個發展出來的險種,只是你需不需要,這就因人而異
張貼留言